首页 -> 2008年第6期

合作学习从同桌开始

作者:张建新 张富霞




  当前,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里,课堂活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它”、触摸“它”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隐藏在“美丽”背后的问题。一堂课40分钟,教师组织的讨论就有三、四次,时间长达20分钟,学生转来转去,找位置就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不足,有时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甚至还不明白讨论的目的,也跟着忙碌起来。另外,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小组中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个别人滔滔不绝,学业后进的同学成了陪衬,更多的是充当听众,即使有不同的见解,也不会受到重视。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两极分化”,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目前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大多数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使合作交流真正发挥作用,可以从同桌间做起,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同桌交流,增强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初中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面临问题时,大部分的学生缺乏思考问题的内在动力,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所以就出现了前文提到的小组讨论时,优秀生唱“独角戏”的局面。采用同桌交流的合作形式,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你说我听,然后我说你听,这样一对一的听说形式,把原来给四个人或更多人共用的时间给了两个人,而且每个人必须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每个同学都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拥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同时,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因为与同桌关系密切,使他们更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避免因为小组人数过多、层次不一、讨论时间有限而使他们失去发表见解的机会。
  
  (二)同桌交流,促使后进生追赶优秀生
  两个人交流,有足够的时间,一个人说完后,必须有另一个来说,中差生先听,然后说,优秀生听。初始阶段可能中差生尚不具备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但学生那种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必然促使他们会仔细听,在倾听同桌发言过程中吸收他人的长处,即使不能在先前同学发言的基础上有自己独创的见解,但至少可以跟先前的同学说的一样好。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三)同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总是想尽办法、竭尽全力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因素,时常会出现难以关注全体的情况。同桌交流是合作交流的基础,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尤其在目前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同桌间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也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众多差异的学生的不足,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