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大学生素质

作者:徐 彤 耿端阳




  [摘要]通过对当前形势的分析,阐述了素质教育在当前大学教育中的必要性,进而结合当今大学素质教育存在的诸多不足,探讨了进行素质教育的实施办法,为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打好基础。
  
  随着21世纪的进入,素质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全国上下的普遍认可与重视。我国现代化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显然,高素质的人才得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兴衰的重要因素。
  
  (一)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的要求。早在1977年罗马人佩西在《人类素质中》率先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人的素质问题。他认为:人类通过物质变革,极大地增强了自身的力量,从开始被动地接受自然到后来的主动改造自然,支配自然。而全球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环境破坏等等,严重影响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这种形势更加严重。所以,要使我国快速走向强国富民之路,必须加快科技发展,提高全民素质。
  2.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素质第一。”的教育思想不仅为当今的大学教育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也使得加强素质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必然选择。
  3.大学生素质现状的客观要求。由于受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的影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从而制约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由于受到专业的限制,加上近年来计算机和外语教学的普及,出现了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和外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而忽视其他课程的现象,导致知识结构的不合理。
  (2)教材更新滞后,学科结构欠妥。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若不能将本领域最新、最高的科研成果及时地加入教材中去,就不能使学生及时掌握本科学的最新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科学素质很难令人满意。
  
  (二)实施办法
  1.更新观念。首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正确地运用教育评价体系,对评价对象能起到一种激励作用,增进他们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其次,及时更新教育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由过去高校单一的知识传授观念向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观转变;由过去的专业对口型教育向适应培养观的转变;从继承型、传统型教育向创造型、开拓型教育转变;由封闭型办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
  2.加强思想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两课”(课内课外)的主渠道作用和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功能,努力抓好正面引导和反面教训的工作。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理性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思想教育的同时,随时引入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今社会存在的不足,正确对待各方面的挫折和困难,建立和健全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调整课程设置,革新陈旧教材。根据当前的科技发展新形势,应该加强对学生通识教育,从而实现对过分专业化的高等教育致人片面发展现象的矫正。所谓通识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给全体学生都开设人文、自然科学、体育和工具技能性的课程,实现文理渗透,增加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STS等综合课程,为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素质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为学生选择新版教材,保证学生站在较高的起点,创造出具有国际一流的新知识、新技术,成为高素质的科教人才。
  4.加强实践环节。我们知道,科学技术只有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体现其价值,所以对大学生增设必要的科学实验教育课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从事创新活动打好基础,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认识,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吃苦耐劳的科学精神。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使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实现对学生人格的重塑。
  
  (三)结论
  随着21世纪的进入,大学生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尽管把大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还需要不断地探索,贯彻执行还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高校教师,为了我国的明天,我们应该进行不断努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