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心理健康在课外活动中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何建梅




  [摘要]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应用、实施、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弥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实践证明,心理健康与课外活动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这是课外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新课题。
  [关键词]课外活动 心理健康 渗透 应用 实施
  
  在课外活动中,各学科的教育都涉及到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利用学科课外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有效、最广泛的教育手段。在学科课外活动中渗透、应用、实施、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弥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这是体现新形式下健康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课外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新课题。在学科课外活动中渗透、应用、实施、推广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如下:
  1.在课外活动新的理念下,要利用理论课教学、墙报或其它传播媒体进行心理健康的宣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课外活动是培养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从而激发参与活动的动机。借助学科课外活动教育渠道,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结合课外活动中的角色扮演和偶发事件等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上的困惑、烦恼和障碍,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2.解决好学生的心理负担,阐明课外活动对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对担心参加课外活动会耽误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果的同学,我们可以从认知方面进行引导。如:利用早操能使大脑消除残存的睡眠抑制,为进入学习状态做好准备;活动课和课间操可以使因学习而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解除抑制,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的生理知识进行解释。
  3.在课外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选择不同的活动方法。
  (1)学生中,有些因家庭和环境的变化产生自卑、畏缩心理,他们性格内向、不敢面对困难、害怕挫折、做事缺乏信心,形成对学习和生活缺乏自信,甚至逃避现实等不健康心理。在课外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心理障碍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的难度,使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内容,让学生体验到收获和成功喜悦,帮助他们逐渐树立信心,摆脱自卑、畏缩等不良心理的束缚。
  (2)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运用各种能激发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兴趣。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兴趣和喜爱程度,以及从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是增强活动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从事的是单一活动,那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课外活动中,要善于运用语言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通过语言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活动中去。这种方法是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例如:找学生谈心、做思想工作,就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尽可能地与学生一起参加各项活动,创造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信任教师,愿意跟教师进行沟通,保持愉快的心境。
  实践证明,在课外活动中个体所以为群体所吸引,主要是群体认同、社会强化、竞赛刺激以及参与活动等因素。教师在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相互交流,互帮互学,营造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活动氛围,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在体育课外活动中,如果学生有了厌烦的“逆反”心理,教师要主动与之接近,疏通感情,了解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然后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自己的能力适应任务挑战时,人的愉快心境就会产生。如果缺乏挑战,就会使人产生厌倦感。相反,任务太富有挑战性,也会导致个体焦虑,甚至产生挫折感。有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的学生其活动能力也较差,活动中要注意调整形式,让活动的形式适应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使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中,对学生的微小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充分利用学习进步的反馈作用去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正确对待自身不足,从而消除自卑心理。对学生活动要求、活动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定出不同的期望目标,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对于某些活动,尽管教师做了讲解和示范,有的学生心里仍不相信自己能完成情况下,教师应用启发、鼓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信心,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同学带头去做,当这些同学成功完成规定的活动时,那些不自信的同学就能很快消除心理上的顾虑,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3)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形成了自负、自以为是的心理特点。而他们的父母怕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事必躬亲,造成了他们养尊处优的心理特性。他们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和虚心向别人学习,经不起失败和竞争的考验,失败后更是无法从中摆脱出来,最终形成障碍心理。我们在活动中要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在他们心理能够承受的前提下,批评是最常见的、最简单的手段之一。他们一旦经历挫折,就能够理解到学习和生活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坎坷和困难的,看到有很多同学在某些方面强于自己,他们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且能够学会尊重他人,虚心的向他人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竞争中成为一个强者。在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某些案例及时向学生传授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并结合活动进行心理教育、指导和辅导。
  4.在课外活动时应注意下列事项。教师在课外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活动指导思想的确定、设计、活动任务和活动方法的制定时,应考虑这种活动是否有利于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外活动中应创造多种具体的活动情景,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并具有趣味性。活动形式要灵活多变,活动的编写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活动的目标应尽量选择针对性强、难度不大的、学生能够达到、能够体验成功的内容,要注意调整活动气氛,形成情绪共鸣。
  5.在课外活动中应尊重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课外活动的娱乐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要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课外活动围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目标,构建科学的《课外活动》课程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课外活动的开展率,积极探索课外活动健康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使课外活动与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