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关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思考

作者:宋俊芬 徐业勇




  [摘要]本文从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出发,从模块化教学、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及挖掘并发挥学生的顶端优势等方面对加强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自修 能力 顶端优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就业压力和失业威胁,如何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的人才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尤其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把握社会需求脉搏,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论大学期间学了多少课程,对于知识的海洋来说都是九牛一毛的,有的可能是将来的工作岗位不需要的,有的可能是将来的工作岗位需要但在学校又没有学习过的,甚至可以说有一些知识是课本、课堂难以讲清楚的。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一是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和适应的能力;三是要在教育过程中,提供更多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
  
  (一)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继续推行和完善模块化的教育教学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希望学生毕业后不需要培训就可以胜任单位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要紧贴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推行过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很有借鉴之处。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一出台就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用更为广泛。笔者认为这种模式有其一定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中的一些理念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总体目标—>分解小目标(模块)—>熟练掌握小目标—>完成总体目标这一综合教育教学过程,达到学练结合,相互促进的目的。
  在一些课程中可以进行一些改革尝试。比如可以根据一些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来开展一些教研活动,综合地规划出一个实践题目或一个项目工程,然后将这个工程需要用到的知识点贯穿到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并在教师认为适当的时候安排相对较长的时间进行实习或集中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些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然后到课程结束后,再安排一次相应的综合实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过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举例来说,在一些计算机课的教学过程中,授课之初就可以出一个相对大型的题目如“图书管理系统”,告诉学生课程学完之后要做出一个类似的题目来。那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就要贯穿这个项目中的一些知识点如“数据加密”、“系统登录”、“数据录入”、“查询”、“打印”等来进行分解、讲解、训练。学完课程后的综合课程设计实际就是一个组装的过程,将前面做的一些东西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一来,一方面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有目的地进行讲课、学习和训练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到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开发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当然要做到这一步,一方面需要教师提高自身能力,能准确掌握社会的脉搏,提前完成项目的设计分解工作,认真地、综合地进行备课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求学校有相应的条件来辅助日常的一些实训要求如充足的实验实习条件、灵活的课堂教学管理等。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自适应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生存的主题报告中惊呼:“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谈到自学,大家自然会想到爱迪生、高尔基、法拉第、华罗庚、瓦特、莱特兄弟、列宁、林肯等伟大人物的名字,同时不禁要问:“为什么许多硕士、博士一生业绩平平,而这些没上过几天学的人反倒成就卓著?”奥秘就在于这些成功者善于自学,善于钻研。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秋千要自己会荡,才能荡得高,荡得好;治学要会自学,才能有超越,出成就。
  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大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现在所用的没学过,这应该怎么办?毋庸置疑,一是有条件参加培训,让别人来教你;二是自己自学。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适应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也是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目标之一。培养自学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能按学习规律,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它包括读题能力、解题能力、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总结提高的能力等。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开展了感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它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环境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大学中开设的课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我想大学的专业教研室是不是可以每学期都拿出一门课程作为自修课的。在大学的四年学校生活中,学校可以循序渐进地开设一些自修课程。比如开始我们可以在学生自修以前拿出课程的一小部分课时让教师引领学生对知识点有个大体的了解,即导读,然后在自修的过程中,通过阶段的辅导答疑来解决自修中的问题。通过这些步骤来引导学生掌握自修的方法,以及自修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通过灵活的考试形式来考察学生的自修能力。当然在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防止出现一些消极的效果。为此,要根据实际,因材施教,注意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自学的一些手段,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
  
  (三)在教育过程中,提供更多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这些优势有的已经展现出来,有的没有展现出来,甚至有的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真正的优势是什么。这就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来展现自己,同时也是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的机会。人和植物在某些方面都有相通的原理,如“顶端优势”。一个人一旦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不论是自己发现的,还是别人发现的),这种优势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发扬光大,优势就会越来越明显。
  笔者有一个同学,刚开始的时候很普通很平常,没有能引起别人注意的地方。但是一次演讲比赛彻底改变了他,在初赛的时候,他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参加了比赛,比赛过程中他那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词语丰富的演讲,一下子就震动了全场的老师和同学。他受到了评委老师的好评。从此他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妙语连珠,越来越富有感染力,这可能是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因此,能够帮助学生找出自身的长处是非常重要的,也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付出很多的劳动来发掘学生的长处。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让同学之间相互发掘对方的长处,这样既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格。而且,能够发现并告诉对方的优点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品格。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来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
  总之,大学教育就是要服务于社会,如何培养一个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实践反复总结经验。以上是笔者个人的一些观点,有些还不是很成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藏大进,严宏凤.模块化教学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职教通讯,2001,(5).
  [2]黄泽峰,张丽平.论学习方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51).
  [3]余映潮.总有一种学习方法适合你[J].基础教育研究.2008,(4).
  [4]刘继平.模块教学余学习迁移[J].当代教育论坛,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