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关于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李连新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方向性的重要举措,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职业指导工作的好坏事关职业教育事业的生存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职业选择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开发,现分述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质量观,开创学生就业新渠道
把学生就业创业情况作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服务社会,是对职校学校办学方向、办学思想、办学质量的全面检验。衡量职校教育质量的标准,只能看学校培养的学生受社会欢迎的程度、看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的作用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从职业学校的长期发展的角度看,职业教育规模要扩大,就要培养适应社会的需要的人才,要以“出口”带动“入口”,“出口”畅才能“入口”旺。前些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的困境,就业难是主要原因之一。发展规模受到限制是因“出口”不畅,“入口”受阻,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或者无法适应岗位的要求,这只能说明职业学校的办学效果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教育与职业不相适应。
(二)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目标,构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但总体看,中职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因此,在职业指导工作中,中等职业学校不能仅满足于毕业学生有份活干、有份收入的状况,而应该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的质量,要使学生学有所用、有较好的报酬或收入、工作能相对稳定,真正体现出中职学生就业的优势。
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学校应依据学生实际和企业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组织教师自编校本教材,提高教学效果。坚持把教学工作“前伸”到企业,通过深入企业调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确定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规格,实行菜单式、模块式教学。为了扎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安置工作,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毕业生指导办公室,建立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和班主任协同配合的就业指导工作网,坚持从学生入校就开始进行职业意识、就业观念的教育,在学生就业上岗前进一步强化就业形势教育和岗位适应教育,使学生客观定位就业目标,先就业、后择业,提高一次性就业的成功率。
(三)以自主就业、创新能力的指导为重点,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持续发展能力
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一个人一生不会只有一个工作、一种职业,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自我管理。子承父业的时代已成历史,由“组织”、“单位”设计生涯的时代也正在逐渐退去。但这决不意味着个人爱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要求能够更自觉地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认识自己的职务职责,明确自己应作出的贡献。同时,不仅能寻求就业,而且能自主创业、创造自己的工作岗位。持续的学习和教导,必须是工作的一部分,持续学习、终身学习,能获得在职业上持续发展能力。在学习态度上从“他学”转向“自学”,在学习化的社会里,使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非正规就业,是解决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职业院校非正规就业也称为“隐性就业”,它是指毕业生没有按照劳动力市场规范就业的方式而获得职业,其特征是学生毕业后没有明确的签约接收单位,个人资料放在学校或相关人事部门,而人在一些发达的城市中通过个体企业就业、阶段性就业等用工形式获得收入。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一方面毕业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劳动力需求增长较慢,两种趋势不断激化,迫使更多的毕业生选择非正规就业成为必然趋势。可以说,近年来我国就业增长的一个主要渠道是自主灵活就业,即非正规就业,其主要部门是中小企业、非公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因此,解决职校毕业生就业难应该在挖掘非正规就业的潜力方面下工夫。
参考文献:
[1]叶飒,方鸿锦.大学生就业转变观念是关键[J].新资本,2003,(5).
[2]江苏省统计局.关于新形势下非正规就业问题的研究与思考[Z].中国统计信息网,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