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浅析学生体质健康
作者:谢 榭 王国旭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据统计,全国大学生的体质普遍下降、令人堪忧。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国家未来的栋梁,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他们体质的下降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多年的实践我认识到,身体的好坏不能一蹴而就,大学时期的身体状况和幼时的身体状况如何是息息相关。为此,体质应从小抓起,在幼儿阶段就要培养起良好的锻炼习惯,长期坚持,直至终身。其次,高校领导要提高体育教育意识,把体育教育和智力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负责学生工作的部门和人员要在新生入学时就施以正确的引导,号召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再者,学校要多举办一些集体性质的体育活动,增加体育课时,丰富体育内容,要增加体育设施财力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健康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高校不可忽视大学生健康教育,而运动是加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最好方法之一。科学健身是现代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只要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坚持锻炼,定能获得预期的锻炼效果。
为了更好地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学生在锻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选择与健身目的相符的健身方式
锻炼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身体健壮,更是为了现在好好学习,将来适应社会、服务祖国。所以在选择锻炼项目时,应从这个目标出发,根据性别、年龄、季节、环境来确定项目全面锻炼。例如可以把跑、跳、投掷、攀登、爬越等基本活动能力项目作为主要锻炼项目。 学生正处在长身体时期,对身体各部位的器官系统进行全面的身体锻炼,对于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全面、均衡地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要注意思想品德和意志的锻炼,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以达到增加体质的实效。
(二)健身方式必须符合自身特点
由于锻炼者各自的身体健康状况、生理特征不同,因而选择的锻炼方式也不同。
1.健康状况。根据学生的既往病史和身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检查的结果,由医生得出健康状况或器官的病变、缺陷程度的诊断和结论,确定合适的体育项目,掌握适宜的运动负荷。
2.体质。同样是健康状况的人体质有可能差异很大。我们要在选择健身方式时了解自己目前的体质状况,避免因体质差异而出现伤伤害事故。体质好的可以选择较为激烈的、能耗高的中、高冲力性运动,如网球、跑步等;体质较差的宜选择轻缓的、低冲击性运动,如太极拳、气功、步行、保健操(舞)等,保证不同体质的同学都有适合自己锻炼的项目和机会。
3.性别。男女两性在身体机能上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说女性力量要略差于男性,但耐力及柔韧性则相对较好。因此,女性可选择体操、舞蹈、长距离步行、游泳等项目,根据生理特点安排适当的运动量。
4.运动经历。对于准备参加健身的人来说,要参考他以前的运动情况:以前是否参加过运动、是否引发过损伤;对已习惯的运动项目的人,一般让他继续选择该项目进行锻炼,对于以前从不参加运动或偶尔运动一下的人来说,则从生活方式运动或低冲力性有氧运动项目以及循环力量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中、高冲力性运动项目。
(三)运动量应适度
任何项目的运动量皆是由运动频率、运动强度和每次的运动时间所决定的。对健康人健身来说,合理安排运动量比选择什么样的运动项目更重要,因为它是科学健身的核心。
1.运动强度。低运动强度会产生心理健康效果,而不会明显提高身体素质。在一定范围内强度越大,则身体素质提高越快,但强度越大则对身体损伤的机遇也随之增多。因此,为了使健身安全且有效,通常推荐的有氧健身强度在60%~80%最大心率的范围以内。
2.运动时间。一般情况下,有氧健身,每次锻炼时间应控制在20~60分钟内,如选择低强度,则运动时间宜长一些,相反可短一些。
3.运动频率。运动贵在坚持,一般来说,要保持现有体质水平,每周锻炼2~3次即可,如果需提高有氧能力,则每周运动3~5次为宜。若考虑到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每周锻炼5~7次最佳。
参考文献:
[1]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罗兴华.科学健身新概念[M].广州:花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