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熊淑英
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必然要应用心理学的规律。韩非《说难》曰:“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我作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证明,只要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应用心理学的规律做他们的工作,不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班主任的工作也会事半功倍。现在,我从一般心理社会意义的角度,来具体分析高职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及心理学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
高职学生大多在18~20岁左右,已属成年人。人的成年既是一种生物生理现象,又是一种心理社会现象。从生物生理现象方面说,人的成年必须达到生理成熟的年龄常规,这是人成年的必要条件。从心理社会方面说,还需具备或基本具备他所属社会所需的一定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力,这是由成年人的自我意识所调节和控制的。现在,国外有许多研究者把自我意识发展到独立自律水平,作为衡量人到成年的一种心理社会标尺。美国教育专家诺尔斯曾根据这一观点提出,独立的“自我”这个概念应当成为我们分析研究成年学生的起点。因此,当代高职学生的第一个基本心理特征就是他们已具备或者基本具备独立的“自我”。这种独立的“自我”, 要求参与一切社会活动,要求别人承认和尊重自己的独立地位和活动能力。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
基于这一基本心理特征,作为班主任,必须处处把高职学生当作独立的人看待:①提倡“理解万岁”,热心帮助他们,解决他们所关心的实际问题。若能为学生解决几件他们所关心的实际问题,理解他们的难处,就会得到他们的尊重。说空话、假话、搞形式,只会引起反感;②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过分责备人。高职学生自尊心强,如果他们犯了一点错误,就一味责怪、训斥,往往会导致师生间的对立。宽容比训斥更能感化人。艾玛逊曾讲过,“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宽容学生。”③坚持疏导的方针。疏导就是疏通和引导。疏通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愿意说也敢于说心里话,做到广开言路。引导就是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把他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如学生对学校的决定有意见,班主任要坚持疏导的原则,在方法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循循善诱,耐心说服,而不能采取压制的方法。最后,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导自己的主体”。
在高职教育中,班主任既是组织者,又是领导者,更要像知心朋友一样平等地置身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帮助他们意识到“自我”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当代高职生,总体上讲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但对待学习心理复杂,人生观不明确,人格表露缺陷,这就是高职学生的第二个心理基本特证。多数人最大的压力是学成以后的就业问题,其次才是如何完成好学业。因为,随着社会变革和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也不再是“皇帝女儿不愁嫁”。这些活生生的现实,使他们的心态有所改变,一方面要学习知识,另一方面要为以后能找份好工作而努力。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敢于投身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人格方面,多数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许多方面不如别人”。这说明高职生还不能正确认识学业和就业的关系、缺乏对社会、对人生和对生活的体验和实践。
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的变革,把自己融入社会改革的大潮中去,要有效地帮助他们正确看待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就业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主任在做思想工作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辩证地分析问题,要敢于讲真话。既要看到社会变革的好处,又要分析变革过程中的弊端。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切忌脱离实际,搞“假、大、空”。可以组织讨论、对话或谈心等活动,引导学生抛弃消极偏颇的认识,确立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从心理上为学生逐步积累一笔精神财富。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也要重视班主任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如果自身德高望重、博学多才,班主任必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较为崇高的形象,就会有号召力、说服力。社会心理学和宣传心理学把这种宣传效果称作“名片效应”。为人师表,要严格要求自己,业务上精益求精,这就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权威性的高低,是开展大学生思想工作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多数高职生是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一般,升学时重本、一般本科落选的学生。他们的潜意识中时时表现出学习不如人、考的学校不如意的悲观心理。在他们较强的独立意识之外,也存在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这就决定了高职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第三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闭锁性和开放性。社会生活要求人们有自我调节和克制情绪的能力,闭锁性是人们出于自己本能而设置的心理屏障。我在教学教育的接触中发现,高职生在心理上存在闭锁性的同时,也流露出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的真心、真情、真话在条件适当时,在遇到知心、知音,知已的时候,就会倾诉和表现出来,这便是高职生在心理上的开放性。心理学告诉我们:闭锁性和开放性是对立面的统一,闭锁性是相对的、暂时的,开放性才是绝对的、经常的。由于闭锁性存在,为我们开展思想工作增加了难度,而开放性则为思想疏导提供了机遇。
针对这一心理特征,班主任在做工作时,一要培植、增强师生间的友情。教师和学生间有某种意义上的一致性、相似性,它能提高教师教育的影响力,这种一致性、相似性,使人产生一种“自己人”的效应。因此,班主任应该和学生打成一片,交心谈心,沟通思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做他们的朋友,以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影响学生,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别林斯基说过,“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师生情感相通时,学生就会乐意接受老师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这就是所谓的“情通理达”,反之则相反。只要做到了“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裴斯泰语),学生的闭锁性就一定会向我们打开;二要重视班委管理班集体的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闭锁性是相对的,开放性才是绝对的。但是开放有一个向谁开放的问题,在地位平等的人之中、在知己之中,开放性更容易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在学生之中更容易说真话。因此,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班委对班集体的管理作用,形成“自己管自己”的局面。可以通过自荐或民主选出班长、团支部书记,由他们自己组阁,实行班长、团支部书记负责制,班主任下放权力,让管理群体成为班主任开展思想疏导的得力助手。
高职生的学习目的直接取决于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学以致用”这一共同目的下组合成了一个班级或团体,而“群体意识”便是高职生的第四个基本心理特征。心理学告诉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在共同环境中生活的人们所组成的团体,其每个成员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共同的规范,使行为趋向一致,社会心理学上称作“群体凝聚力”。
根据这一基本心理特征,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应该重视“团体动力”,发挥班级“模范团体”对个人的影响。一个先进的班集体就像一篇优秀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班集体的“神”就是人心。因此班主任应当:①及时地,递进性地向班集体提出鲜明的、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远景目标;②丰富第二课堂,与其他班级开展横向文艺活动、体育竞赛,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培养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③在学习上鼓励竞争,每学期设立优秀奖,奖励优秀学生,激励后进。
综上所述,人有思想又有感情,人的思想和感情都有发展规律,要做好人的工作,既要懂得人的思想发展规律,又要懂得人的感情发展规律。一句话,就是要懂得心理学的规律。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心理状态的作用。实践证明,班主任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了解不同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特征,才能看准问题、抓住本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因此,心理学与班主任工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必要,而且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