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任务驱动法在数控编程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夏章建




   [摘 要]数控编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脱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受到一定地抑制,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任务设计 实施过程
  
  数控加工是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设备的基本编程能力和数控设备操作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将数控编程的理论教学与数控仿真软件的仿真操作结合起来,符合数控编程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数控编程的理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在数控加工的教学过程中,引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的情境下展开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思路,能够把握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下面就对任务驱动法及其在数控编程课程中的实施进行详细地阐述。
  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紧紧围绕共同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性学习,进而探索新知识的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知识的探求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任务驱动法在数控编程课程中的实施。任务驱动法可分为任务设计、分析探索和效果评价三个阶段。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中,首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学生易掌握、操作性强的“任务”,并对任务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行分析探索,最后由学生自己或教师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数控编程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G代码、M代码格式及应用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一个或多个G代码设计在一个零件的加工中。比如在学习G21、G20、G98、G99、G00、G01格式后,可以设计一个人工分层的阶梯轴零件的车削;在学习G90、G92等单一循环和G71、G72等固定循环时,可以把每一个循环指令设计成一个零件的加工,程序编制出来后,让学生在仿真软件上做虚拟加工。在加工之前,要对自己所编的程序校验。在程序校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各种各样的错误导致程序不能运行。不管通过何种方式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将直接获得的一些感性认识提升到分析归纳的理性高度,再遇到这类问题时,就会自己解决,且以后犯错的机率会大大降低。
  通过对逐个零件的加工,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不仅学会了各种G代码的格式,深刻地领会到了各个参数的意义,学会了何时使用、怎样使用这些G代码等理论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对刀、怎样进行程序的校验和自动加工等实践知识,当学生看到自己动手虚拟加工出来的零件时,会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
  [2]金正民.任务驱动法在电力拖动实践教学中的尝试[J].大众科技杂志,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