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让语文课活起来

作者:陈 云




   [摘 要]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智能的差异和开发,“重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本文试图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从教师的教育观、语文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方面谈谈如何上好语文课。
   [关键词]多元智能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中职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普遍较差,我曾对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测试:要求学生写出“0~10”的汉字大写。结果发现能把这11个字全部写对的寥寥无几,大多数都只能写出四五个。这些数字的大写都是学生进入社会以后或工作时常需要用到的,如果他们的语文水平继续停留在这个水平上,他们的前程真让人担心。学生在写常见的应用文时,也常出现格式不符、错漏百出的情况。更有甚者,到高二年级面试时,还回答不出一句话来!但他们对语文等文化课的学习还是不感兴趣,还认为没有学习的动机、动力。学生的这种现状及他们的想法与“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特点相违背。面对他们的这种现状及想法,怎样上好、上活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见解及做法。
  
  (一)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韵律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都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类文化做出贡献”,“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更新教学观念, 一改传统的“朽木不可雕”的想法,树立因“智”施教的教育观。教学中更要改掉以“灌”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坚决摒弃我讲,你听;我导,你练的方法;应代之以“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多种智能的开发和培养为宗旨,努力开发学生的智能强项,探索以“以人为本、适用为主、够用为度 ”的思想来处理教材,使教材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教学内容要以我们选用的教材为依托,教师还可选择难易适度、内容新鲜、信息及时、可读性强的相关材料进行补充。 在教学中注重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点,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刻意创新,掌握语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过程。应时刻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不能把教学内容的答案单一化、标准化,而应使学生自由发表言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应用成绩的高低来评定学生,而应综合他们的实际动口、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来进行评价。一句话,
  教学活动是双方的。只有教师的教育观转变了、更新了,才有可能使课堂活起来。
  
  (二)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妥善处理好教学内容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每一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和智能差异的基础上。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使学生被动地适应预先规定的课程。学生智能的多元性决定了单一的课程设置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需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写教案时,要妥善处理好教学内容。要将教科书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与他们的学习兴趣、经验和智力层次融合起来,促进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基于这点认识,笔者曾进行过语文课程模块化的教学尝试,本着“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观念,把语文课程分成如下几个模块(草稿)并在教学中努力实践:
  
   这个模块表力图体现以学生为本位, 强调口语交际、动手写作和实践能力,强调实用性,注重学生的实用思维、知识内化的自身需要,旨在培养学生应有的语文基础能力和实践能力。模块的编写一反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为单元的编排体例,分为听读、说写、 应用文和文学欣赏等几个部分。这些都是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开放型模块,模块的内容也是以我们选用的教材为依托,教师可以分别选择难易适度、内容新鲜、信息及时、可读性强的相关材料进行补充,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所学专业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做到训练目标明确、实用性强。
  
  (三)借鉴多元智能理论,采用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教学方法
  
  要想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就要针对他们的智能差异设计课堂情境,使他们自信,并欣赏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强项,能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长处。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使得学生希望成为“专家”,这反过来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结构特点将多种方法优化配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培养他们的多种智力,真正做到“为多元智能而教”。如在上《景泰蓝的制作》这篇说明文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说明文枯燥无味,说来道去就只是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但训练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解说某一物品或某项活动的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次活动课:首先由景泰蓝精品图片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接着进行模拟“厂长竞聘”的教学活动:假如学校建一景泰蓝工厂,工厂将设置几个车间,要包括哪几道工序,需购进什么原料呢?在制作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事项呢?请将这几项内容分类列表(教师提供一表格)。学生分组探讨后派代表(厂长候选人)上台阐述制作景泰蓝的六道工序、工序间的衔接词、操作的具体环节和操作特点等,还可以设计一份图纸进行详细描述。最后,厂长候选人回答教师的提问。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全面理解了景泰蓝制作的整个过程及作者如何按制作过程谋篇布局、处理详略等相关的语文知识,为日后介绍解说某一物品或某项活动打下基础,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及人际沟通智能。此外,还训练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言语语言智能及竞聘的实践能力及视觉空间智能。再如学习《风景谈》一课时,我精讲了第一幅沙漠驼铃画的背景、主体内容,先推出自然风光(画的背景):辽阔、平坦、空旷、寂静、燥热、单调的沙漠;然后,推出人的活动(画面的主体内容):猩红的旗、驼队的出现,声色俱备,顿时使荒原充满生机,从而突出了“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一主题。最后要求学生分组探讨:文中用了五幅画面来表现延安军民的火热生活,要求他们借助图画展示或口语表述(也可以为每幅画配音乐)五幅画面的标题、背景、主体内容。任务布置后,学生兴致就来了,课堂马上活了起来,很快就弄清楚了五幅画面的标题、背景、主体内容,有的还给画面配上了音乐,如高原归耕图配《乡间的小路》,延河夕照配《战士打靶把营归》。虽然不是很恰当,但他们真正参与到了教学中,并运用了言语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沟通智能,使作品主题得到了更好的理解。
  
  (四)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树立多元评价观,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必须从多元的角度进行,因为“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当一项活动结束后,我就及时对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保证活动顺利有效。一般来说,多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凡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活动的,都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和进步,给他们成功的机会。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如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各项能力的掌握情况),还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如评价学生的兴趣态度、学习习惯、合作精神、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等)。通过具体的评价和反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展开有效的语文学习,使他们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上只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初步的实践,要在职校语文教学中开发多元智能,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只要有心,就一定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陈献兰.新时期学校语文教学的时代特点、自身特色和观念变革[Z]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5,(4).
  [2]江明.问题与对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2).
  [3]中学语文教学[J].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