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浅议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师 民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音乐
素质教育为音乐艺术教育开辟了广阔的舞台,它不仅为音乐艺术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也给音乐艺术教育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注入了巨大活力。同时,音乐艺术教育又反作用于素质教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但是,目前人们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的认识远未到位。往往认为音乐课只是识谱、唱歌、演奏,对音乐教学的理解也仅仅停留于教唱歌、学识谱、练演奏的教学层次。这种认识是导致目前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直接原因。
(一)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鉴赏力,获得美的体验和成功的欢愉。更重要的是,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创设有利条件,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要真正完成上述观念上的转变,充分挖掘音乐艺术教育的潜力,仅仅延续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是无法实现的。这就为21世纪的音乐艺术教育,特别是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丰富音乐教材,改变音乐教育方式,在文学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声像教材、多媒体教材和多媒体组合教材,在充分利用并验证多媒体辅助教学成果的同时,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艺术教育。
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是学生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音乐教学不同于绘画教学,可借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也不同于语文教学,可通过语言、文字来叙述。音乐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运用多媒体把抽象音乐理论形象化,把虚幻音乐变得直观化。如在向学生讲述调式音级与键盘各音的关系时,可制作一张标有音名的键盘图。点击鼠标,出现C大调的唱名;又点击,C大调消失,出现G大调在键盘上的位置;之后又出现F大调、D大调、A大调等,让学生能直观的看到音级在键盘中的位置。这样,使得学生对这些较为难懂的调式一目了然,从而使教学难点由深化浅,变得通俗易懂。
(二)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能准确表现体裁和音色。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以唱歌为例,像《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若以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女性音乐教师唱不了男声;男性音乐教师,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用它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2.能深化德育和美育。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唱歌教学中的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1)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是根据歌词内容来完成的,虽然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有一定的作用,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在欣赏《铁蹄下的歌女》时,除制作、演示《铁蹄下的歌女》的投影片外,我还给学生放映了当今“舞台上的歌星”的录像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下,让学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因处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感染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比如在教《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时,幻灯映出的“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伴随着歌曲的演唱录音,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场合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思想感情。
(3)美感功能。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除了声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第七首──《保卫黄河》,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气慨,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从而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3.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因为音乐欣赏课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诸多的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全方位地弄明白。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杨子荣的《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笔者紧随画面介绍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4.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如果在备课时把要讲述的内容写在明胶片上,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我在教《荆州花鼓戏四大主腔的欣赏与听辨》时,就是依照这种方法进行的。由于备课时把四大主腔的音乐特点和情感特点分别制成了四张投影片,因此在课堂上为学生的欣赏与听辨赢得了时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电教媒体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投影和录音录像等。多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对多媒体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也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的体会
近几年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景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帮
助他们深入体验音乐意境、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然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合理使用多媒体的基础之上的。我认为,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要特别注意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注意外表,更要有内涵。有的教师为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形式上。他们竭力挖掘教材中可用多媒体的知识点,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形式,录音、录像、投影,制作的课件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这样的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让学生大开眼界,但实际效果一般,甚至学生的注意力被无用信息牵制,忽略了对音乐内涵的欣赏,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这也违背了运用多媒体为音乐教学服务的初衷,是不可取的。
第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增加课堂的容量,但其前提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要达到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需列举的例子、想说的话都详尽地制作在课件中。教学时,教师只要动动鼠标,让课件代替了教师教学。这种缺乏师生交流的教学,音乐对学生的感染力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留时间让师生交流,特别是要让学生能现场聆听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因为课堂上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深深地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