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导入市场营销观念,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作者:施春耀




  就业后服务是服务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服务能否达到完善境界的关键因素。重就业前、就业中服务,轻就业后跟进;重推荐、轻管理,是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普遍存在的弊端。首先,要提高对就业后服务管理的认识,把就业后服务作为高职院校对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可以建立一个就业后服务的操作准则,做好事前准备,避免在与用人单位进行互动时出现差错;其次,要提升就业后服务管理的内涵。建立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库,把对毕业生的就业后服务放在高职院校的动态运转中去思考,放在就业单位的首尾衔接处去思考,赋予就业后服务全新的管理意义。要建立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制度,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毕业生就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适应工作的程度等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计划,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毕业生就业后服务对于增强用人单位接收下一轮毕业生就业的欲望,并对高职院校建立信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要以用人单位百分之百的满意率和零投诉率以及零适退率为唯一管理目标。
  要采取毕业生就业后服务的新举措:第一,建立用人单位的档案,以备及时联络;第二,提高跟踪服务的工作效率。要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并及时改进、优化高职院校的信誉;第三,增强服务的亲和力。可以以高职院校的名义,在合适的时候对用人单位表示慰问、祝贺等;第四,做好毕业生就业后服务的衔接工作。由于毕业生就业服务的长期性常与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变动性和流动性相冲突,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特定机构(即就业指导中心)要经常进行协调和衔接,才能保证服务的连续性。
  3.强化全方位服务管理,还要树立起全方位经营管理的思想。
  (1)高职院校要把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部门的协调和配合等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内部各部门都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将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作为己任。因此,要建立一个为用人单位服务的完善的组织机构,从而达到对外有利于使服务体现本校的办学宗旨、校训文化,确立高职院校的信誉,树立良好的形象;对内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部门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以监督各部门的服务效果的目的,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服务理念,树立起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并最终形成合力。
  (2)要开展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把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组织教师编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开展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和择业能力,把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学的全过程。此外,还可以利用专题讲座、校报、网站等形式,介绍和宣传国家有关就业的一系列政策,向学生介绍求职的程序、原则和注意事项,使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人格和勇于竞争的意识。同时,要通过加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举办职业经理人讲座等手段,为毕业生顺利就业,适应工作岗位以及成人成材打下坚定的思想基础,把大学生的自我角色和社会角色很好地统筹起来。
  (3)要建立健全教职员工的培训机制,把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的意义、政策和措施,作为一项教职员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提高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用人单位提供高品质的、使其满意的服务,才能更好地实现毕业生就业。
  (4)要建立健全人事与激励的约束机制,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善用人才。不让人才流失,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为赢得毕业生就业竞争的胜利奠定基础;才能使职业教育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使用人单位在职业教育的充分发展中看到希望;才能为经济建设注入优秀人才,真正提高并稳定就业率,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11.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