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合作学习”在旅游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孙玉秋
[关键词]合作学习 特点 问题 策略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要 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并正确理解其基本内涵,科学地建构其实施策略是关键。笔者以合作学习的理论含义和特点为依据,分析了旅游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求积极应对的策略。
(一)合作学习的特点
1.合作学习是基于群体力学的一种现代教学体系,强调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团结协作。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技巧,甚至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会产生重大意义。
2.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习效率得以提高,教师的导演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得以培养。
3.合作学习包括行动上的合作以及知识资源的共享和思想方法的合作。在旅游地理的课堂学习中,两个层面的合作相互交叉、相互促进。小组学生在一起,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讨论结果,通过所有成员的努力协作,取得团队的成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辅以相应的评价措施。教师应根据所有成员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每一个成员各自对团队成功和计划实现的贡献,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合作学习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由于许多教师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对新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深刻,难以准确而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策略,甚至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造成的合作学习表面化、自由化、泛滥化,已对相当一部分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必须力求实效。不能脱离实质内容搞形式,不能偏离目标抓合作,不能在短短一节课中“合作”数次以至泛滥成灾,更不能单纯为追求课堂气氛活跃而对学生放任自流、以致出现“合而不作”、“散而不聚”的“自由化”现象。要纠正教师忙于在各小组间巡视赶场、却难以真正发挥指导作用的偏向。还要增强教师教学的计划性,避免为了完成教学或考试任务,课堂怕超时,计划怕落空,而不给合作学习安排充裕的时间,致使合作仓促、忙乱,评价也不尽人意。
2.学生方面。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原有的听课方式上,不能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例如:我们把《徐州》这一课设计为合作学习的内容,设置了几个小型话题,要求学生合作完成报告:①徐州有哪些风景区,假如你是导游小姐(先生),将如何介绍每一个景区?②徐州有哪些有名的土特产?③徐州的方言你知道多少?④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哪些历史古迹?⑤徐州有哪些风土民情?先将学生分组,要求他们翻阅以前的资料,鼓励他们到现实生活中调查了解,然后每组合作完成一篇报告,各选出一位代表在全班作汇报。或以风景区划分,每组负责一个景区,推荐一名学生当导游。教师本来期望通过组织这个徐洲人学《徐州》的活动,促使所有的学生加强相互协作、共同配合,激发他们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然而,事与愿违,活动的结果并不理想。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学生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合作意识和主动意识。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压力不大,对活动不重视,收集材料也不充分甚至应付了事,直接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二是课堂时间紧张导致了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在课堂组织合作学习活动,除了教师的讲授以外,更多时间留给了学生讨论演讲,因此课堂时间显得格外珍贵。但由于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加之部分学生参与欲望不强,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教学计划进度的制约下,学生的表现机会和发言时间受到限制,合作学习的优势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合作学习中应采取的策略
1.组合成员。职业中学旅游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如何分组非常重要。小组规模过小,交往圈子小,提供的信息必然有限;小组规模过大,小组成员的参与机会必然受到限制,一些成员就会被动听取而不主动参与。所以,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采取两种做法:一是让学生自由、任意组合;二是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能力、个性和学习成绩等因素、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①在小组成员构成上有同质与异质之分。前者将有着共同兴趣、爱好、认知水准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由于有共同的语言,彼此间容易打开心扉,形成心心相印、和谐共振的心理氛围;后者则求异,形成异型交流结构,异质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所形成的互补机制亦能使小组成员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一般而言,课堂合作学习的编组原则应突出异质性,以异质分组为主,同时还应注意组际间的同质,以便于组内合作与组际之间的竞争。②按学习的问题类型和学生的不同兴趣分组,有利于探讨问题。③编组一般要小,从同桌两个人,发展到前后两桌四人,再到相邻课桌六人,具体的小组规模可根据讨论议题、讨论时间而定。小组活动时,课桌椅的摆放允许灵活多样,如固定排列、组团式或圆桌式,目的是有利于合作和互动。
2.转变关系。由于小组合作学习采用的是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所以可采用换位法来丰富师生关系,增进教学效果。教师从传统的“讲台”上走下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或授予者及至顾问,强化了学生的成功体验。通过学生上讲台讲解知识内容,归纳重点、难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他们表现渴望、充分展示自己的愿望,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体现了教学民主,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例如,《旅游地理》课程围绕全国旅游风景名胜展开合作学习,每一个景区安排一个小组完成。学生手拿小旗模拟导游,语言和动作,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教师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应该鼓励学生在体验做老师的过程中敢于创新。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指出:“要想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即不仅学而且参与学,参与得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
3.选择内容。合作学习,应该注意合理选择内容。笔者认为,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的原则应该是:既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又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如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对各个旅游区的优缺点进行“辩论”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学习的机会。采取辩论的方法,能使更多的学生充分掌握各个旅游区的特点,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还可按旅游分区把全班分成几个“区”,各区学生尽量用旅游区的方言介绍各自的优势,生动夸张的语调,惟妙惟肖的模仿,给课堂增添了极大的乐趣,也使学生加深了对旅游地理知识的理解。
4.选择时机。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可以随机进行合作学习。如在学习我国的行政区名称、简称、省会、铁路线等知识时,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法,随机组合,或两人一组,或按座位横排或竖排为一组,或以单号或双号为一组,等等。学生分组比较北京和上海的旅游资源特点、城市性质、气候类型和主要景点,比较五岳名山、四大佛教名山各自的特色等等。总之,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合作机会,多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嘴,多参与课堂活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态度就会有所转变。
5.评价方式。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把握评价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灵活的形式,把评价中心从围绕学生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上来,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成员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重点放在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上,着重强调学习合作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