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关于提高《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实效的设计
作者:杨浩军
[关键词]国际货运代理课程 实训教学 教学设计 实践 综合能力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是物流管理和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包含内容非常广泛、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的精神,对于货运代理这类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应该研究其特点,并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行业特点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设计,以提高学习效果。
(一)国际货运代理课程的特点
1.课程范围广、知识多。国际货运代理课程主要研究国际货运代理人在货物运输中的组织、计划、设计等业务。由于国际货运业务具有环境复杂性、高度风险性等特点,使得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具体来说,在货运代理的进出口操作流程中,不仅涉及了贸易术语、交易流程、单证交接、货物包装、集装箱设备交接、货物装卸船等知识,还需要熟悉基本的港口、国际货运常见的法律法规以及常见的商务函电。因此,国际货运代理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贸易实务操作、海关实务操作、外贸与货运单证操作、集装箱拼箱和拆箱操作等实践技能,同时还需要商务英语、国际经贸地理、国际商务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支撑。广泛的知识覆盖面和综合性能力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课程有一定的抽象性。由于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涉及者、参与者较多,涉及的过程也较复杂。大量的参与主体、单证、作业场所以及作业流程,迫使学生死记硬背,导致他们虽能记住很多概念,却对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最起码的感性认知,很少能在实际业务中应用自如。比如,学生对货代、船代、班轮公司、船舶所有人、场站经营人就很难区分清楚;对集装箱的大小、航空运输的托盘、集装容器的基础数据没有基本概念;对集装箱堆场、集装箱货运站缺乏感性认识;对一些常见的货运单证没有系统认知;而对国际货代涉及的设备、场所、单证、地理位置和运价等更是缺乏最基础的认知。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却感觉“云里去、雾里来”,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他们能熟背一些知识和概念,在实际业务中却眼高手低。一些货代公司经常抱怨学生对货物拼箱没有基本概念、对一些货物的报价是否合理没有核算意识、对货物能装几个托盘也不知道,等等。这些都说明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局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对很多基础知识缺少感性认知。
3.课程实践性强。与其他课程相比,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更具有操作性,学生对此课程实践技能的高低也决定了他们进入企业后工作能力的强弱。由于课程知识面较广,实战性很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使实践教学环节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最终教学效果。国际货运代理一般分操作、销售和服务三类岗位。操作类岗位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单证填写、报关处理、集装箱管理和仓储业务处理等技能,而销售、服务类岗位更要求学生熟悉企业的业务内容和业务流程。这些岗位技能都离不开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小到单证填写、报价结算、货物包装装卸,大到货运业务组织、商务谈判、通关业务和货运纠纷处理,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4.与行业结合非常紧密。国际货运代理有关业务规定更新速度很快。同时,由于涉及范围大、参与者多,不同地区的实际业务有一定的差别性。如在上海的集装箱运输业务,主要是集装箱工试一些单证,以海运空运为主,还涉及到租船运输。苏州却因为没有海、空港,所以采用的是以虚拟的空港(SZV)为载体的空陆联程运作模式。再加上苏州工业园区以电子企业为主,这样,货运业务以空运居多,然后才是水运业务。不同地方业务内容和模式的差别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中要有所侧重,力求贴近地方业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二)提高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点设想
1.建立国际货运业务基础知识平台。针对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的特点,建立一个学生需要的、公共的货运代理知识平台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国际货运代理课程需要的货运单证、进出口业务流程知识、国际经贸地理知识、各国常见港口、常见外贸函电英文缩写、国际货运常见法律法规、各国常见货币、集装箱容器基础尺寸、航空运价表和班轮运输船期表等建成一个知识平台。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上课负担,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丰富教学模式。由于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增强感性认知。为了提高这方面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新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一些物流作业场所和设备知识,可以通过企业实际业务网络视频和实物模型来进行。在以往的单证类教学中,教师往往就单证讲单证,学生学习后能较容易地处理单独的单证,但对每个作业环节需要提交哪些单证、单证如何流转就难以综合掌握。对此,可采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即设定一个教学任务,模仿企业真实数据,让学生自己动手处理。也可以通过企业某票业务的单证来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业务流程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要么很难记住、要么死记硬背的弊端,可创造条件让他们通过模拟软件进行操作,在操作基础上进行教学。也可采取视频类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而对于货运代理中参与人的法律地位、货运事故纠纷处理这些内容教学,则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分析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形成以行动为导向的立体化实训教学体系。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学环节设计和应用的重要性。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每个岗位都有特定的工作内容及要求,而每个岗位的工作按照一定的业务流程就形成了整个货运代理的作业流程。据此,在教学资源利用和教学模式设计的前提下,以行动为导向的实训教学法是可行的。具体来说,可以将国际海运中的集装箱货(整箱货和拼箱货)及非集装箱货的进口和出口业务流程、国际航空货运中进口和出口业务流程、国际海运租船业务流程、国际多式联运业务流程,等等,形成以某项国际贸易业务为导向的任务驱动,让学生按照国际贸易和国际货运的业务流程进行真实训练。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主要思路如图3。
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的实训教学体系,是指为了培养学生能够完成特定的国际货运任务,必须对他们进行感知、认知和践知三方面实训教学的立体化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或通过实训教学软件操作,或组织对当地物流中心沙盘的参观,使学生具备基础知识的认知水平,然后通过工作环节和场所模拟操作来达到具体环节的感知,最终通过以任务为导向的综合业务实训来让他们达到综合能力的提高。如图4。
4.建立校企合作的综合教学平台。为了提高国际货运代理课程的教学效果,还应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综合教学平台。首先,可以建立学校与企业师资互聘合作制度。企业的业务主管和员工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学校教师则具有教学方面的优势。可以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者让教师为企业一线员工进行业务培训,从而提高教师讲授实际业务的教学水平。同时,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人员到课堂或实训室为学生上课,让学生了解最新、最及时的业务要求。通过师资互聘的方式,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要建立工学结合的学习模式。在课堂上完成国际货运代理某个环节或者某个模块的教学后,让学生到企业对应的岗位进行参观学习或真实工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最后,可以用学校实训基地的材料和数据建立实训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实践环节训练。也可以把企业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项目或者案例,让师生共同研究设计,从而共同提高教师和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产学研的深入合作,增强国际货运代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国际货运代理综合业务操作能力。
总之,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具有内容多、范围广、实践环节多且与企业结合紧密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脱离实际、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操作能力为目标,通过建立多方位的教学资源平台,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设计,最后通过以行动为导向的立体化实训教学体系来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Z].2006,(16).
[2]杨霞芳,卜雷.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物流科技,2007,(5).
[3]杨浩军.物流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物流科技,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