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零起点大学专业课教学初步探索
作者:陈 峰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 教学实践 零起点
(一)引言
专业课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是拓展知识、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扩招引起师资力量缺乏及学生素质下降,使很多高校教育陷入了困境中。就大学的专业课程而言,突出表现在工科类专业课内容枯燥,大部分学生普遍反映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由于课程学习的主体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了初入高校时新奇感、成就感及激情学习的阶段,专业课完全是新生的事物,尽管面临研究生扩招的大好形势,但把考研作为学习支持动力的为数不多,更多的学生必须面对就业的双向选择。据此,面对“零起点”的大学专业课,该如何发挥“教”的最佳魅力呢?
(二)改变专业课教学方式
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普遍采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进行如下尝试:
1.兴趣引导式教学。叶圣陶先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如在教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中有关力传感相关内容时,首先给大家播放一段有关PUMA560的实验操作视频,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在播放过程中,适当串讲利用腕力传感器及指力传感器的信息构建整个控制系统的内容,之后针对视频中相关力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讲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信号间转换、传递的来龙去脉,增强知识的贯穿性,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通过以上教学,在讲解其它类型的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时,从学生眼神与表情中可以发现热情较高,产生了在“激情”中接收相关知识的效果。
2.激励式教学。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创新思想。作为专业课教师,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并激发学习的成功感。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说:“让大多数学生在每一门学科中都有少量的高峰体验,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都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教师应适时抓住机会,通过适中的课题,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摆脱一些消极情绪,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掌握。
3.案例教学。在专业理论的教学活动中,案例教学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根据案例内容,以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课堂讲解,并通过挑选适中的案例,提出相关的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宽思路,提升求知的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同时,还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避免专业课与生产实践完全脱节的错误倾向。
4.发散式教学。众所周知,专业课偏重于理论,但又与现实生产、生活及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如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绪论一节中,通过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能把特定的被测量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在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随即向学生提出类似“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装置符合感器的概念”的问题,他们七嘴八舌地提到水表、煤气表、烟雾报警器和电表等,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并对人体感官与工程传感器作了相应的比较,使传感器的概念与功能更直观、形象。
为了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专业课的教授不应以“点”为主,应适当扩展到“面”的层次。如在解释利用静压式检测方法测量液位时,通过改变某些初始条件,便可以测量液体的密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明白,大学更注重方法的学习、重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由此及彼,是非“点”而“面”的学习。
5.通俗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口头语言不同于教材语言,也不同于板书语言。由于专业课中专业术语过多,若照本宣科,将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索然无味,教者“滔滔不绝”,听者“不知所云”,使学生产生厌恶的心情,当初的学习热情消耗殆尽。如在讲授传感器网络具有自组织能力时,教师可举一个日常生活中普遍熟悉的例子:手机利用其附近的基站完成信息的收发,形象地把基站比作传感器网络中的结点,手机比喻成工程传感器,传感器可以利用不同的节点进行数据的收发、通话等,如同手机在不同的区域可以通过与其邻近的基站实现正常工作。此例既通俗又贴切,使专业知识通俗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外,专业课的教学也应结合人文学知识,提高综合知识水平。随着教学条件地不断完善,随着学生自我进取心的不断增强,“教”与“学”将能进一步得到和谐推进。
参考文献:
[1]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报平.美国公立大学教育创新成功案例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5):89-91.
[3]吴运华.谈专业课教学中的激励艺术[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