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作者:贾新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问题 策略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掌握必需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已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意识,已成为我国教育部门和众多教育专家的共识。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相继颁布并实施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有力地推进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展开。但据笔者调查,有很多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开展的情况并不理想,教学活动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信息技术课是非主流课程。尽管教育部非常重视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但在很多学校里,信息技术课仍被划定为非主流课程。在这些学校教师的观念里,语、数、外是主科,史、地、政是副科,而信息技术课则沦为三流课程。在很多学校里,一个班一周通常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更有甚者,许多教师竟然不知道信息技术是中学统考和会考的科目。
2.教师配备的随意性。由于对信息技术教育缺乏了解,许多学校都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让学生学点计算机知识,认为只要懂计算机操作的教师就能胜任,所以多是随便安排任课教师。此外,有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甚至还没有专任的信息技术教师,而是让体育教师或稍懂计算机知识的教师兼课,在教学上敷衍了事。
3.组织教学的随意性。由于学校不重视,教师无积极性,随意组织教学,备课简单、甚至不备课,有的教师干脆采用“放羊式”的方式授课,使学生在微机室“自由活动”、应付了事。时间久了,学生就会认为课程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此外,在课堂上教师也没有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沉湎于游戏中,不仅没有提高自身的计算机能力,还养成了坏毛病,使其他科目的学习也受到了影响。
4.教学方法没有创新。许多教师都没有进行深入地教学研究,而是迫于统考和会考的双重压力,一板一眼地给学生讲解操作过程。有的教师还因硬件条件限制,把操作性极强的信息技术课搬回到教室,以口述和板书的形式加以讲解,使学生如坠雾中,原本生动的信息技术课也变得呆板枯燥,索然无味。
(二)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传统应试教育的固化思维。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各个学校都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被归入了“副副课”之列。甚至有些学校为了给中、高考科目腾时间,强行停了信息技术课。目前,大多数地区的信息技术教学都没有正规的期中、期末考试,也没有结业考试。
2.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目前,多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都不是计算机专业。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全日制本科专业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的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师中只占了29.6%,而且这些数据在城乡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别。此外,由于绝大部分都是年轻教师,流动性很强,导致了师资队伍极不成熟、极不稳定。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尚在萌芽阶段,没有形成有规律的、深入的教研活动,更是加重了计算机教学的困难。
3.考核方式不合理,教学评价无力。信息技术课是操作极强的科目,应该以上机操作的方式来考核。可是,许多学校在初一、初二、甚至初三第一学期,都是采用笔试形式。虽然在初三统考时采用的是上机操作方式,但由于学生以前没有接受过上机考试的训练,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接受这种考试方式甚感艰难,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还有许多学校把信息技术课列为非考试科目,不重视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严重挫伤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4.教学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存在问题。现在,绝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如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而一些学校、尤其是乡镇和村级学校虽然有微机室,但设备差,数量少、网络不通,设备管理人员水平低,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部分设备长期处于瘫痪状态而无人维修,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解决策略
1.转变观念,深入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各中小学的领导者和教师须对以上教育目标深入体会,准确把握。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大局观,只有这样,才能搞好信息技术教学。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教师培训活动。学校要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力度,给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现其社会价值的平台。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同时,还要多给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只有相互交流和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促进青年教师学习,加速他们的成长。
3.注重能力培养,制定科学的教学考核和教师评价体系。信息技术不应该作为统考和会考科目,而应该像美术、音乐那样,由本校教师组织考核。在考核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相关的软件,并利用自己搜集或教师提供的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素材,按指定要求制作出作品。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能够真正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作品的情况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学校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避免考核流于形式。
4.加强教学设备建设,配备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各所学校都应在教学设备上适当加大投入,保证教学设备的档次和数量,同时,还要专门配备懂业务、懂维修的设备管理人员,保证设备软、硬件的正常运行,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要避免出现信息技术课教师既要上课、又要进行设备维修的情况,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进行教学研究。
希望各地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履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并从各方面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条件。否则,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就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