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丁红英




   [摘 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是一种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阶段任务的驱动下分组探究,自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法。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的仓储综合实训教学为例,探索在实训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实训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 实训教学 仓储配送
  
  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是高职课程教学方式的生命线,实训则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都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训,学生可以提高专业技能,学得一技之长,还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如何上好实训教学课就成了实训教学中教师最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并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不仅要改革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必须精心设计实训环节与实训内容,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从感知到认知再到践知的一体化训练。此外,还结合多年的实践实训教学经验,探索出以“任务”来驱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他们加入学习的实践活动中。
  其主要特点就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要求明确“任务”的目标性,并进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以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要设计出学生感兴趣、愿意做,同时又要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以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实训中的具体应用
  实训是实践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加以培养。仓储配送实训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操作性、实践性都较强的综合性实训,通过实训,要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环境中掌握物流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环境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都要做好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任务”的设计,其主要步骤如下:
   1.设计任务。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是重要的一环。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课程的特点,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物流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贯穿“感知—认知—践知”三个环节的不同要求,将整个实训教学内容整合处理为以下几个“任务”:
  (1)基础性(感知)训练。到物流仓储型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等参观,并分组进行调查分析。这个任务旨在让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物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进行归纳比较、理解和巩固,为以后的实习打下基础。这个任务的难度不大,且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启发性(认知)训练。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到课堂上进行全班讨论。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他人的观点,选择有意义的主题,分组完成一份案例分析报告或物流方面的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进行多视角地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该任务的目的是:通过对示范性、典型性案例的分析,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达到开发智力、启迪思维、激发创造的目的。
  (3)综合性(践知)训练。该任务充分利用了我院的物流综合实训室,模拟商场向若干配送中心(或物流仓储中心)订货,配送中心接到订单后向商场负责配送的过程。各个小组都要按照自己的业务流程对订单进行处理、分拣、发货、完成结算,并记相应的财务帐和库存帐。实验结束后,学生还要对模拟操作进行总结,编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模拟的业务流程图,各种单据、凭证,资产负债表,本次实验的主要收获和体会等。该任务使学生了解了仓储企业的设施设备,掌握了各种出入库的验收方法、各种单证的运用和流转程序以及物流软件的操作等。通过综合性训练,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还训练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任务是实训的重点,因此,在引导学生实训时,应注意扩展知识,确保他们能较全面地分析和掌握问题。
  2.合理分组。合理分组对于确保“任务”实施的效果是很重要的。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对于部分差生来说,他们理解老师的讲解都有一定的困难,而老师不讲,却把任务留给自己解决,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但如果采用合理分组的方法,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每组一般4~6人左右,选取组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任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本组的学习活动,并详细记录整个实训的进展,向老师汇报当日实训的情况等。同时,为了保证组内学生能更好地合作,可通过考评等手段将组内学生的“利益”绑到一起,使他们共同完成任务。
  3.检查与控制。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时,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自由度较大,所以要想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要做好检查控制方面的设计。要勤考勤、勤巡视,通过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定期听组长汇报,多找组内成员了解情况;此外,还可以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发现问题。做好实训过程中的检查和控制,就可以确保整个实训过程活而不乱、活而不散,能够有序且高效地进行。
  4.评价反馈。根据实训课的特点,要关注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的态度,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其创造性,而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知识的多与少。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引导者、总结者,应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指导他们的学习。笔者在仓储实训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表现性评价法来进行考评,采用平时的“表现”与实训结束前的终评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的“表现”主要通过观察每组学生在完成实训问题的具体表现、判断贡献的大小,而终评则是在实训结束时,进行综合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实训的效果,及时对他们的实训情况做出反馈,指出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并评定实训实习的成绩。
  (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笔者在实训教学中运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主要体现在:
  1.活跃了课堂气氛。传统的授课形式由于教师“管”得太多,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他们多是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后,课堂气氛则大不相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较大提高。
  2.学习内容更为开放,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传统的教学内容是预设的、封闭的,它要求学生按统一的要求完成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后,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问题,而无预设和封闭,这就使学习内容更为开放。此外,它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再统一,这就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
  3.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传统的实训教学虽对技能等各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并按计划进行了训练,但效果还是不太理想,而采用任务驱动法后,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是自主做,效果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
  (五)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的本质应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并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动力系统。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但不能过多地干预,否则学生就无法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教师还必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勇气,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从而真正培养起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2000,(2).
  [2]李谨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老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3]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