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有关创设和谐师生关系的探讨

作者:苗 田




   [摘 要]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是创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它依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关键词]创设 和谐 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创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不仅表现在社会与学校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还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以及学生之间的和谐。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师生能够民主、平等地进行活动和交往,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联系,达到心理相容以及心灵的互相接纳。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信、活泼、开朗等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就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此外,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工作的热情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并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应怎样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遵守现行的教育法规
  有一句广告词是“万物皆有法,有法天下和。”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无论是谁,都要按照法律的要求来办。在一个全社会都认可法律法规的世界里,只有师生的权利得到了保证,并尽到了自身的义务时,才有可能创建和谐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是不一样的,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其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有权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学生要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但是,教师和学生作为社会公民,他们在人权上是平等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行使自己的教育权力和承担教育的义务。只有这样,学生的权利,诸如人格尊严权、独立自由权、隐私权、荣誉权等才能得到保障。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并深入理解各项法规的意义,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做好教育学生的各项工作。
  (二)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念
  新型的师生观是相对于旧的师生观而言的。传统的师生观提倡“师道尊严”,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至高的“主宰”,教师的话句句是“真理”,学生对教师只能听而不能问,必须信不疑。这种师生关系使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都得不到很好地发挥,还消磨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压抑了他们的兴趣、激情,严重阻碍了他们个性的发展。此外,也拉大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并造成了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和平等交流。新型的师生观则认为,在学校的组织体系中,教师是教育者、领导者,又是服务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被领导者,又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在人格上和教师是平等的,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选择和建议以及他们的内心感受。教师也有必要向学生学习,征求他们的意见,并认真接受他们提出的合理意见和要求,要容许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不同的见解。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材,从而使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教师应该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当然,这并不是否认或降低自身的主导作用,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需要教师的教育与指导、扶持与帮助,因此,学生又必须尊重教师,信赖教师,依靠教师。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相互的,“没有交往,不可能产生感情。”如果学生长期见不到教师,就会造成他们对教师的感情逐渐淡漠化。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学生,与学生多一些交流和沟通,多给他们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使学生也愿意和自己建立融洽的关系。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并主动和他们交往,才能了解他们,才能建立相处的基础,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工作。据调查,教师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往还远远不够。高职教师一般任课较少,上课的时间又相对集中,上课来、下课走的现象很普遍。课外,教师则多忙于研究课题、撰写论文,他们没有机会和时间与学生交往。此外,由于教师与学生居住的区域相对较远,这更是在无形中阻断了和学生的交往。学生有了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后,无法请教教师,有了矛盾、隔阂也很难及时地沟通。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弥补这些不足。
  1.在课堂上改变自己唱“独角戏”的习惯,可以适当缩短讲课的时间,相对延长师生互动的时间。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技巧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2.和学生共同承担研究课题的责任,共同开展实验活动,在方法上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还可以从学生那里受到启发。
  3.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增加与学生的间接交往,如:把自己的电话号码、e-mail地址、QQ号码等告诉学生,拓宽与他们收发信息的渠道。
  4.可以在一个星期内抽出一二个工作日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谈。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体察他们成长的快乐、困惑、烦恼,甚至痛苦……随着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增多,学生会减少对教师的陌生感、敬畏感,而增加亲近感和信赖感,做到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接近教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般的亲人,愿意向教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并真诚地倾诉心里的秘密。
  (四)教师要树立自身的威信,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有利的条件
  网络上一度出现的海淀区一所职业艺校某班学生的“辱师视频”,折射出师生之间极不和谐的关系。在全国纷纷谴责学生“恶作剧”的同时,人们可曾想过这类事情的发生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的降低有着一定的关系?当然,这绝非是肯定学生的做法,这类事情也不是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就能够解决的。但是,大量实践证明,一个在学生心中没有威信的教师,极有可能会失去对学生的号召力和感召力。相反,一个有威信的教师的建议则很容易被学生采纳,他的批评和指责也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此外,学生还能谅解教师的错误批评。可见,教师树立自身的威信,对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都是十分必要的。
  “学高为师,德高是范”,要建立威信,首先就要依靠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素质结构既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书”是“育人”的途径,“育人”才是教师工作的目的。“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以及“诲人不倦”等职业道德会使教师自身产生一种无形的“人师”力量,成为学生效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丁”字形或者“十”字形的,也就是既“专”又“博”。现在的学生都排斥古板、单一的教师,而喜欢那些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教师丰富的内涵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只有达到了这些标准,教师才能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到自己的身边。此外,建立威信还需要具备职业所要求的特殊性格,即公正感、自制力等,只有做到了公正无私,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尊重。稍有偏颇,就有可能触发矛盾,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自制就是要求教师懂得自己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即使学生冒犯了自己,也不能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而应以宽容、大度去唤醒他们潜在的自尊,促使他们反省自己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宽容、大度不是没有原则地放任自流,而应“宽中有严”,把握好其中的尺度,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依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依赖于教师对自身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