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多角度偏爱,促进学困生转化

作者:李 霞 刘太华




  学困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教师更应脚踏实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困生转化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更是为了对学生的终生负责,对社会的整体素质负责。素质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标准、高要求。没有学困生的全面进步,就没有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笔者基于这一宗旨,在教学工作中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初步的效果。
  (一)温柔三步曲:微笑、鼓励、赞扬
  很多教师习惯了对学困生的批评和训斥,有的甚至轻率断言他们不可救药。然而,世界上很少有甘心落后的人,学困生的眼里也经常闪动着渴求上进的光芒,只不过这种光芒往往被教师所忽略。笔者认为,学困生最需要的是老师的微笑、鼓励和赞扬。
  1.微笑是友善的表露,是相互交流的基础。很多教师感叹学生离自己越来越远,感叹他们的心扉总对自己紧锁,感叹彼此之间有了越来越深的隔阂。其实,教师们应该懂得,优秀的学生需要微笑,学困生更需要微笑。经常被冷落的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的微笑,同样会把它当作珍贵的礼物。生活在微笑中的人比生活在冷漠环境中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心理也更加健康。因为微笑给人一种安全感,微笑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安全、温馨的环境,微笑可以创造向心力,可以不断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2.鼓励是前进的动力。教师当然少不了鼓励学生,尤其是鼓励那些优秀的学生。但是静心一想,对于那些落后的学生,我们究竟给予了多少鼓励和支持呢?有的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把学生分为两类,一手捧着鼓励送给优秀生,一手攥着嘲笑送给学困生。如果学困生得到老师鼓励的渴望一次次破灭,就像缩在屋内角落里渴求阳光一样难以如愿,一天天下去,他们只得越加失望了。其实,很多学困生也在努力寻求上进的路标,探索前进的方向。当然,他们可能走入歧途,教师的责任正是必须告诉他们错在何处,鼓励他们继续寻找新的方向。优秀生与学困生的区别就是:一个已经驾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另一个则尚未到达高速公路。优秀生在高速公路上一加燃料就能跑得很快、跑出很远;而跋涉在乡间泥泞小路上的学困生,必须多加点儿燃料才能走出困境。老师的鼓励就是学困生不竭的动力。可有些教师却恰恰相反,优秀的学生不断被加油以致背上了包袱,而学困生则常常被冷落,人生之车常常因为没了燃料而在泥泞里熄火,停止前进。
  3.表扬的作用不能低估。不要迷信批评的威力,不要以为被教师批评过的学生就一定能改正错误,不要把批评当作促进学生进步的唯一法宝,却低估了表扬的作用,该大表扬的小表扬,该小表扬的不表扬,惟恐学生骄傲自满。其实,经常的、过度的批评,不仅不会促使学生进步,还有可能使他们产生抗拒批评的逆反心理。教师声色俱厉地批评,学生装模作样地接受,可一转脸,他们依旧我行我素。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得到赏识时,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就会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一个有信心的人,则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表扬意味着赏识,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每一位学困生都应得到不断地激励和表扬,使他们为得到赏识而自豪。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他们的成绩,是教师的要务。同时,还要创造条件,努力使学困生获得被表扬的机会。
  (二)“偏爱”学困生
  学困生学习差、纪律差,教师不仅不能讨厌,反而要更加“偏爱”,真正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偏爱”,也就是“爱的倾斜”,这是促使学困生进步的基础和前提。
  1.要给学困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客观的鼓励。他们因为学习差,因而长期不被教师和学生认可,得到表扬的机会很少,面临更多的是批评和训斥。所以,学困生更需要全体师生的关心和尊重,更渴望表扬与鼓励。转化学困生,首先要解开他们的心锁,让其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当然,提倡多表扬、多鼓励,并不等于可以忽视对学困生表扬的客观性。不切实际的表扬,不但其他学生不认可,学困生自己也不愿接受,如此表扬就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有时甚至会发生反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发现每一位学困生的优点与长处,然后以巧妙的方式表扬,让他们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都觉得成绩、进步有目共睹,表扬恰如其份。这种客观的表扬才具有真正的激励作用。
  2.在学习上“偏爱”学困生。“偏爱”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生活关心所起到的一种“催化”作用,最根本的还是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在学习上“偏爱”他们。处在进步过程中的学困生,需要有不断的成功来激励,以加大、加快他们进步的步伐。但由于学习基础差,在公平的学习竞争条件下,欲速则不达,学困生很不容易取得成功,这显然对他们的继续进步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考虑采用不公平竞争的方法,来消除由于学困生学习基础差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学困生进步的积极性。
  3.改进学习评价方法,在成绩上“偏爱”学困生。每一位学生都很关心自己的成绩,学困生、特别是正在进步中的学困生,同样很关心自己的成绩。如果不能给努力进步中的学困生一个满意的评分,必然会影响他们继续努力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这种重视分数的心理,改进对学困生的学习评价方法,在分数上“偏心”、“照顾”,即因人设线、分层次考核,让学困生在学习成绩上“劳有所得”。
  总之,只要教师教育思想端正、教育方法正确,发自内心地真正关心、爱护学生,持之以恒地将满腔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每一位学困生,就一定能够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