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新课程视域下的体育有效教学

作者:王建鑫




  摘要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实施之际,探讨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显得十分迫切。在观念层面上,体育教师应树立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在操作层面上,则应有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 有效教学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但学生的体质、体育素养、体育能力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探讨有效、高效的体育教学就成了所有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研究的课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即使有了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尤其是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的实施之际,探讨有效的体育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新课程视域下体育的有效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教学效率而言的,即分析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等。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并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体育价值需求。因此,《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引发的体育教学观的变化也必然会引发体育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笔者认为,新课程视域下体育的有效教学理念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的有效教学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学是否有效,不应完全以客观的标准来判断,而是取决于教师体育教学的价值观和教学的目标观。对体育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导致对体育教学有效性形成的不同判断。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与技能一直都是教师关注的主要目标,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却比较淡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明确规定了学习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以及社会适应目标等,这就意味着运动技术与技能目标不再是判断体育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目标。因此,体育的有效教学必须促使五大目标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而教师则应将体育教育的价值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2、体育的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体育的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练,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体育教学的“效”,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要使他们在体育文化知识、体育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取得进步。“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当教师把学生当成学习活动的主体时,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3、体育的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体育的教学效益是指体育教学活动的收益,具体而言,体育教学不仅要有效果,使学生发生变化,还要有效益,要使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并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质是新课程目标的核心内容,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并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就必须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
  4、体育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与创新意识。体育的有效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它有赖于教师持续地反思与探究。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等,最终都需要体育教师认真学习、理解领会,并把它运用到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去,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正是体育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过程。
  
  (二)新课程视域下体育的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按体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可以把体育教学活动分成准备、实施和评价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策略。在新的课程视域下,无论哪个阶段的教学策略都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都必须建立在他们有效学习的基础上。
  教学准备阶段的策略主要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教学准备也称为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设计是实现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之一,是教师为了确保体育课有计划进行而筹划的教学活动。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并根据他们的特点把体育课程目标具体细化为单元教学目标的过程。从操作层面来讲,教学设计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成书面的教案,另一种是“写”在头脑里的教案。在体育教学设计前,首先应明确两个问题:①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其兴趣、爱好、动机、需要,体育知识、技能的储备,学习习惯、方法、策略及风格等;②学生应达到的目标,这主要反映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指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或心理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对这种状态的把握最终会转化为确定的、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教师必须根据两者状态的差距来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排序、改造、补充等,以筹划开展有效教学的具体方式。
  教学实施阶段的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策略。在新课程视域下,教师有效教学的行为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设和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景,并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以切合学生的实际,从而激发、维持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第二,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和锻炼。新课程提出了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以促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和锻炼。因此,首先就应鼓励他们自主学练;其次,要鼓励学生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并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帮助、选择合适的任务来组织活动,从而为合作学习提供机会;再次,要从情感人手,教育学生以健康的身体和人格为目标,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使他们在各项运动中培养起较强的乐趣,并提高学练的自主性;最后,还要鼓励师生协同学习,使学生在个体和小组的合作活动中,通过展示自我,在充满自信的运动中培养创新能力。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富有热情。用流利的言语表达,有炯炯有神、动人的眼神和标准的形体动作,展现出丰富、饱满的激情和力量,就能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并为体育的有效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对于教学评价阶段的策略,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使评价成为促进他们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分散评价与集中评价有机结合。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来选择分散评价和集中评价的内容,这样,既可以保证评价的质量,又能使学生减轻外界的压力。第二,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有机结合。相对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而绝对评价的优点则是自身的科学性、教育性较强,不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利于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在一般情况下,一些简单的过程性评价就用相对评价的方式,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运动技能水平等进行评价,这样,就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并鼓舞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而一些技能性、知识性较强的内容则可以采用绝对评价,根据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赋予他们一定的权重分数,以便对体育学习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第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有些方面是很难量化的。如学生学习体育的态度、运动情绪、体育意识,等等,这些就可以通过分等的形式加以定性。因此,在考核评价中要根据考核内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尤其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更应采用这一评价方式,才能显示出它的实际意义。此外,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还可以把评价转换成几个等级,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这样,教师既能掌握一定的量化数据,又淡化了学生对分数的意识,并能使教学评价富有弹性。第四,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有机结合。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要废弃“学生只是被评者”的做法。在评价的权力和资格方面,应把主体权利还给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评价中。学生可以评自己。也可以评别人(教师、学生)。同时,还要使他们所提供的评价资料在总体评价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才体现了共同参与的意识,从而有利于改善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创造出一种民主的和谐气氛,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总之,在新课程视域下,采用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应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个性差异以及身心全面发展,并以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