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试论写作过程思维能力的培育

作者:王 杰




  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思维能力的培育。写作过程思维的基本环节大体包括:审题和拟题中的思维、立意中的思维、选材中的思维、结构中的思维等。本文就思维能力的培育作了一点粗浅的探析:
  
  (一)审题中的思维能力培育
  
  所谓审题,就是审视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题意来立意、构思,使文章做到文题相符,文法自然。
  审题所指的对象既包括命题者所命的文章标题,也包括命题者为作文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和所限制的条件,审题思维的主体过程是对题目的理解过程。这种理解既包括抽象思维的理解,也包括形象思维的理解。其中,抽象思维的理解,即是通过对题目的理性分析去理解题意;而形象思维的理解,则是通过对题目内容的联想和想象去理解题意。在实际的审题过程中,这两种思维的理解是互相渗透、共同使用的,理性的分析常常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帮助,联想和想象也需要理性分析的参与和支持。而学生审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包括对标题的理解和对材料的理解。
  1、对标题的理解。由于标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隐含性,所以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培养学生对标题的理解能力,应着重使学生掌握以下方法:首先,掌握理性分析法。除了少数半命题性质的标题和一部分带有寓意或比喻意的标题外,大部分标题的语言结构都是完整的,命题者的意图也是明朗的。对于这样的标题,就可以采用理性分析的方法,对标题作出理性的分析,具体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标题概念的理性分析。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要使他们学会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去揭示概念辩证的内涵。二是对标题内在关系的理性分析。要使学生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对内在关系的分析去理解题意。其次,要采用想象联想法。即指通过对标题内容的想象和联想来理解和把握题意的方法。教师要使学生在作理性分析的同时,也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比如:在空间或时间上相连接的事物形成的联想——接近联想;由事物之间的相类似的特点而形成的联想——类似联想;由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的联想——对比联想;由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的联想——因果联想,等等。
  2、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理解。首先,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对于题目所提供的文字材料,最重要的是必须读懂,这是按条件和要求作文的前提。因此,对于这一类题目,首先要使学生仔细阅读,并学会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分析。只有充分理解了材料,才能按照要求去处理材料、运用材料。其次,对图画材料的理解。图画材料,包括各种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等,它要求按照所提供的图画材料及题目作文。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对图画材料的理解能力,包括对图画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拟题中的思维能力培育
  
  拟题,就是给文章确立标题(含正标题和副标题),也包括给文章的各部分确立小标题。一个好的题目应该具有概括而简洁的特点,且要新颖而醒目,因此,在拟题时,必须加以选择和比较。
  拟题时一般都要经历一个发散、比较、选择的过程。思维的领域越开阔,其触角也就越灵活,可供比较和选择的机会也就越多;同时,在思维发散、寻求的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又可能激发某种直觉和灵感,从而想到一个很好的题目。可见,拟题的过程既要求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又要求有高度的发散性和灵活性,甚至还要期待于某种直觉和灵感,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一个好的标题,首先要做到贴切、简洁、新颖和醒目。而学生要使所拟的题目符合这些要求,就必须对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方面同时加强训练。在概括能力的培养上,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明确了中心思想,才能实现文题相符,才有助于表达中心思想;其次,要从中心思想出发,选择合理的、新颖的概括角度,以使文章的题目能够吸引他人的注意。
  
  (三)立意中的思维能力培育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是作者的立场、观点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集中体现,它是文章的灵魂。
  要培养学生立意的思维能力,主要应考虑怎样使学生在题意的要求下,使所掌握的材料能够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并达到认识正确,思想明确、集中而富有新意的目的。在培养途径上,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一个人平时对各种事物所持的基本观点和认识,会直接影响他在写作时中心思想的形成。如果学生对一般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那就难以对具体事物形成正确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平时就应结合语文课的特点,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思想锻炼,使他们在正确的立场和世界观指导下,对一般事物形成正确的观点。只要学生有了正确的基本观点,他们在作文时,立意就有了根本保证。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逻辑方法。要从具体材料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并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要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中,正确运用归纳、概括和演绎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就这三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
  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一篇文章的思想要做到见解深刻并富有新意,就要在思考过程中注意运用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只有运用辩证思维进行思考,才能形成比较深刻的见解,否则就会出现认识上的表面性和片面性。此外,在立意的过程中,还应力求新颖,避免老调重弹和一般化,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思考。
  
  (四)选材中的思维能力培育
  
  文章的材料就是用来表现中心思想感情的客观事实。选材料,就是对众多的原始材料进行选择和加工,使那些真实的、典型的材料成为能够表现或说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材料。根据选材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强化主题意识,在中心思想的指导下选材。在学生的实际作文中,经常出现材料偏离中心思想或与主题无关的情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思维方面来看,缺乏思维的主题意识、在选材的过程中不能自觉地用中心思想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培养学生围绕中心思想选材的能力,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强化思维的主题意识,从而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提取相关的材料,并在思维主题的严格控制下形成思维过程。
  2、使学生学会去伪存真,并达到体现真实性的要求。选材首先要通过对原始材料的分析和比较,鉴别哪些材料是真实可靠的,哪些材料是虚假无用的。要去伪存真,为文章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
  3、使学生学会去粗存精,以达到典型性的要求。所谓去粗取精,就是要在材料真实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分析、比较和综合的方法,使材料达到典型性的要求。为此,在选材时,不仅要使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的方法选取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还要使他们学会对被选取的材料进行再加工,从而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五)结构中的思维能力培育
  
  结构,也叫布局,即指材料的安排,它是文章的形式。要确立文章的结构,应主要运用抽象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结构思维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善于以问题来打开思路。通常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通过提问,能够将题目隐含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出来,思路也就随之打开了。
  2、学习文章结构的基本方法。学生从多种多样的方法中学习掌握一些结构的基本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只要他们掌握了这些基本方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变化,并形成与文章内容表达相适应的结构形式。而只有较好地掌握了各种文体的结构方式,作文时才能较快地运思成文。
  3、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布局谋篇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要使他们学会考虑怎样才能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层次分明,中心突出。
  上述谈到的关于写作思维的相辅相成的五个方面,大体包括了一篇文章从构思行文到下笔成文的全过程。教师应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写作能力发展的关键,一个不善于思维的学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达到加强他们的写作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