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基于实践导向的“进出口业务”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刘红燕




  摘要 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思路大力进行教学改革,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奋斗目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改革的经验,针对“进出口业务”课程提出了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并对具体做法和效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背景 实践过程 注意的问题 实践效果
  
  “进出口业务”是一门具体介绍外贸业务流程、以实训为主的课程,是国际经贸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对学生掌握外贸业务,锻炼实际动手能力,提高自如求职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该门课程出发,介绍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行之有效的“岗位情景模拟实战训练法”的实践导向教学模式。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进出口业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掌握进出口业务的操作流程,学会实际处理外贸业务,并通过实务、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加强创新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际教学中主要有以下难点:
  1、知识点多,内容庞杂。课程涉及整个外贸业务流程,知识点多且庞杂,学生不易掌握,会觉得很零散,不容易把整个流程连贯起来思考。
  2、对英语的要求高。由于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整个业务磋商要通过英文函电完成,业务履行和结算的各种单证也须用英文来完成,英语水平低的学生便有很多困难。
  
  3、理论和实践结合较难。课程强调技能的训练,强调对整个业务流程的理解,强调进行业务磋商、合同签订及履约等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学校没有这样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到企业学习又有难度,即使去了,企业业务员一般对业务资料保密。学生在企业实践一段时间,也只能了解局部,很难掌握整个流程等等。这些都为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改革的实践过程
  
  上述难点需要在课程建设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从教学方法上来解决问题。
  1、对课程进行大幅整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原有“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贸易实训”3门课支撑。针对教学中面临的难点,可打突破常规课程体系,把3门课整合为一门:“进出口业务”。
  2、基于外贸实际业务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宏观设计。
  课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材顺序,按照外贸业务的操作流程序化教学内容,按照实际业务进行教学和训练。通过这种“以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以工作流程重组教学内容、以真实任务为载体”的实战法为中心的“工学结合”模式,实现了教学内容“模块化、任务化、实战化”。
  3、赋予学生角色、引入仿真软件进行职业岗位情景实战训练。为了完成课程训练,应按照外贸涉及的不同部门和岗位布置实训室,让学生在课堂上置身于虚拟的外贸企业,以一个外贸业务员的身份,开始“外贸工作之旅”。为了解决学生难以接触到外贸实践环节的问题,可开发或购买相应的教学软件,软件的特点应是“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助、网络通讯为途径”的全方位开放训练模式。通过仿真环境的训练,他们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每一个环节的全套任务。虽然企业是虚拟的,但学生所需完成的任务与外贸实际工作的内容、步骤、方法等完全一致,其相关资料、经济业务也都来源于企业,采用的单证等也都是从企业中收集筛选而来。实践教学使学生生动地学习、消化、掌握、反馈了理论知识,使庞杂的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战”训练,较好解决了实践困难问题。通过完整业务流程的训练,也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有效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4、按照业务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考核。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中心”的目标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考核体系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主要采用“过程考核法”,训练过程的每个项目和任务都有评分,教师可以自己设定具体评分标准,或百分制,或5分制;由于实训中涉及团队合作,因此学生的合作环节要有互评分,项目结束时学生要有依据自己表现的“自评分”,同时还进行“业务明星”的评选;完成所有训练后,将一系列的成果装订成册,辅以佐证材料,进行结果的考核。整个实训成绩是若干部分成绩最后汇总的综合性评价。其中“过程评价方法”占总成绩的70%,“学生自评方法”占10%。“最后结果考核”占15%,“学生的学习表现”占5%。这种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除了考查学生学习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注重考查他们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力争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三能合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三)“实战训练法”探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相应的实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有企业的工作场所、企业正在使用的设备和软件以及辅助实训材料(报表、单、证、章、卡等);软环境主要有企业业务工作任务、业务流程、岗位要求与职业规范、管理制度以及集成的实训资源库网络平台。国际贸易的综合实训硬件主要是有移动桌椅的谈判室、50台电脑的模拟实训室,软件主要是外贸业务软件、市场营销软件、报关软件、国际贸易沙盘等。
  2、要培训相应的师资。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不仅要熟悉业务,还要求较高的英语水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此,师资培养很关键。学校可采取相应政策鼓励教师下企业,鼓励教师把专家请进来。通过学习,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承担综合性实训课程的能力。
  3、整个教学软件要作为载体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实际操作“岗位情景实战法”时,软件是一个载体,要注意和实际的外贸业务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融为一体,即把理论教学、实务教学融为一体,边教边学边练,整个教学按照进出口业务的工作程序展开。要注意让学生以外贸业务员的身份,通过不断完成外贸任务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掌握。如果把软件的训练孤立起来,则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生模拟外销员签定订单、履约、制单结算是依托网络和软件、模拟职业情景进行的虚拟职业训练。“虚实融合”,实战训练,增强学生的实践感,强化谈判能力和应变能力。
  4、坚持两个中心:“学生为中心”与“任务驱动为中心”。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素质培养”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作用,把握教学目标,避免教学变成“游戏”。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围绕实战的教学,都要采用引导的方式,给学生逐阶段性交办外贸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我学习,自我思考,体会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活动,在摸索中掌握技能,明晰知识体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升技能。教师要及时了解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鼓励、激励,使他们一直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顺利配合教师完成“外贸业务”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