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结合中国音乐史谈如何对待中外音乐关系问题
作者:魏聪雯
关键词 传统音乐 西方音乐 借鉴 融合
如何对待中外音乐关系,是从20世纪初就开始讨论,直至21世纪初仍被继续研究的一个话题。
早在秦汉时期,张骞就出使西域,把西域音乐带回了中原。到了隋唐,我国对外关系发展到了顶峰,古代音乐的发展也随之达到空前的高度和水平。隋唐宫廷宴乐源于汉族传统音乐的不断积累和汉魏以来外族音乐的大规模输入,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继承性和兼容性是其突出特点。这段历史说明,我国的音乐之所以能在唐代快速发展,与正确处理中西音乐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当时,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统治者并不害怕外国文化的流入会影响其统治地位,对外采取开放性而不是封闭性的政策。这时,流入中国的外国音乐,自然而然地被唐代人民所接纳。当时,唐帝国属于强国,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很大,多国都派遣唐使来学习唐文化,唐朝的统治者和人民都以唐音乐为荣,对外国音乐只是择优借鉴而非全盘吸收。这就使唐代的音乐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有其新颖、不落俗套的一面。当时的交流是双向的,西方的音乐家也大力借鉴中国的优秀文化,充分说明中国音乐文化的光辉灿烂被世界所认同。交流也是相互的,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有其光艳照人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只有双方互相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使自己的文化源远流长。
时至明朝,中国的音乐文化虽不像唐朝那么高度发达。但也十分辉煌。如明代魏双候逃难并定居日本,传授中国明代歌曲,当时日本称之为“明乐”。后来,他的第四世孙魏皓把这些歌曲编成曲集,名为《魏氏乐谱》,在日本广为流传,这正是中国明代的音乐输出的标志。但是,由于“天下惟我独尊”、不屑吸收他国经验的思维方式,明朝在音乐输入方面不尽如人意,中国的音乐文化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到了国势逐渐衰退的清朝,统治者一边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一边又害怕西方文化渗入会影响其统治地位,所以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禁止包括文化交流在内的中西交流,既影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速度,也影响了中国经济等方面的发展速度,从而导致综合国力的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从清末开始,我国进入了百年屈辱时期。清末民初,中国文化界有识之士认识到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提倡美育,提倡向西方学习先进文明、先进文化,在学校里开设了唱歌课,采用欧美或日本一些歌曲的旋律,配上自己创作的歌词教唱,学堂乐歌产生了。后来,随着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留学海外学习音乐后归来,学堂乐歌开始进入词曲的创作阶段。它的内容主要反映爱国,追求民主、科学,向欧美学习,宣扬反帝反封等进步思想。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给予当时的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蒙,更重要的是,通过向西方学习,为中国音乐带来了一种新的形式,即学堂乐歌的集体歌唱形式,为我国后来蓬勃发展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学堂乐歌的发展使得西方音乐及各种艺术形式得以初步的介绍和传授。尤其是关于西方音乐的记谱法和基本乐理的介绍,使得西方音乐在中国社会的传播更加广泛,同时也促使当时的中国音乐界去思考如何走向世界,建立一种新的中国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文化就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迈进了一大步。
本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些类似于青主这样的音乐家。他们在音乐方面主张以西代中。当然,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青主属于比较进步的音乐家,他的言论在中国当时的音乐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相当一部分人不具体分析,就一味听从。结果使中国当时的音乐既丢掉了自己的“光芒”,又仿造不出来像西方那样的“光环”,造成30年代的中国音乐难以在世界音乐之林中站稳脚跟。
综上所述,从古至今,历代对如何处理中西音乐关系不外乎三种看法:①认为弘扬中国的传统音乐没有价值。②认为应以西代中,因为国乐大部分都是单声部、单旋律,这些比西方的和声要落后很多,所以应照搬西方音乐为我所用。③认为应坚持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中心,借鉴西方优秀的音乐文化为辅助。历史事实已经证明,第一种观点是错误的,那样只能造成中国音乐文化的封闭、落后、裹足不前。第二种观点也是片面的。若以西代中,就扼杀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不是只有西乐可以称得上是艺术音乐的。完全照搬西方创作技法,连自己的民族特色都丧失了的中国音乐,那还能叫中国音乐吗?对待中西音乐关系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第三种观点,即借鉴西方音乐时,第一要把握一个“度”,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西方音乐的精华融进我们自己的音乐,使其尽量完美地配合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促使国乐很好地发展;第二,要看所借鉴的方面是否适应国乐。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隋唐音乐文化的繁荣,清朝音乐文化的封闭落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音乐文化的进步和盲目,都与人们的思想认识有关。回顾建国以来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应当自豪地说,成绩是巨大的。过去争论得最多的问题是中西关系、古今关系,焦点是如何对待民族音乐传统问题。现在虽然也一直提倡继承和发扬传统,但在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中,民族传统音乐至今还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从主观上讲,恐怕主要还是由于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浅薄和政策上的偏颇吧。鸦片战争后,我国的民族文化受到了挫伤,妄自菲薄,自己瞧不起自己,不能正确地评估传统文化的价值。今天,振兴民族文化的前提就是要调整我们的心态,把立足点重新放回到自己传统的基础上,审视过去,展望未来。吸收、借鉴西方优秀的东西无可非议,但决不能生搬硬套,要与民族的文化相融合。借鉴不是代替,模仿不是创造,我国的音乐创作应根植于传统。21世纪将是一个复兴各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世界,所以,必须走自己的路,力求创作出具有鲜明中华神韵的高水平作品,立于世界音乐之林,再现辉煌,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