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日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启示
作者:扬 巍
关键词 日本大学 通识教育 课程设置
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是二战后从美国引进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消化”吸收后,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吸取经验、摒弃问题,积极探求通识教育课程本土化模式,努力提高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质量。
(一)日本通识教育课程结构
日本各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基本上由三部分构成:基础课程、综合课程、面向新生的大学入门课程等。基础课程一般包括外语、信息收集与处理、保健体育等技能性科目和专业基础科目。综合课程主要是由知识性科目组成,一般设置为核心课程模式、分类必修模式,也有按主题讲座或研讨的形式开设。大学入门科目或教养研讨课主要为新生开设,目的在于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大学开设的课程,学会如何选课,培养学习兴趣、科学的思考方法以及正确的表达方法等。这种课程一般是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每班20人左右。
(二)日本通识教育课程内容
日本大学比较重视外语运用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大学一般都要求学生掌握两种外语。把外语作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要求学生在理解外国文化的基础上,既能阅读外文教材和学术性文章,又能够用外语交流,为学生将来作为一个国际人才打好良好的语言基础。
信息科目的目的是锻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适应信息化社会。作为与专业教育有机相联的专业基础科目,主要是向学生开设学习各类专业课程前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了解基础学科的逻辑框架或体系,并掌握学习高深学问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思考方法等。
保健体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根据对自身体力等测定所得的数据,了解自我身体的资源现状,基于科学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体魄;其次,根据自身特点或运动技能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养成终身喜爱运动的态度以及培养遵守公共秩序或培养协调性等社会公德。
综合科目一般都是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核心,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知识的广泛性、文化的多元性,以及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性、综合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
主题讲座或研讨主要涉及学术前沿话题或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问题,由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从不同立场出发,对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多视角的分析。学生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了解现代社会,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日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1、目的明确,目标具体。
2、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趋于融合,通识教育课程融人大学本科课程体系之中。
3、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占毕业学分的比例较高。各大学对通识教育课程学分的规定不一样,同一学校各学部也不一样,但从整体上来看,通识教育课程学分比例比20世纪90年代以前有很大的提高。
4、结构合理,内容比较全面。各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指导下,精选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在基础理论指导下,合理安排通识教育课程结构。选修课和必修课比例适当,技能类和知识类课程根据各校特色合理安排。
5、核心课程设置模式多样化,既有模仿美国的模式,又有自我创新的模式。
6、根据文、理科性质的不同,向文、理科学生提供不一样的通识教育。
(四)日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启示
通识教育的根本,首先在于能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相关课程和教学方式。日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管理的经验,实质上就是通识教育本土化的经验。我们应该借鉴日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管理的经验,避免在引进通识教育课程后出现的问题。联系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思想等因素,结合各大学的教育理念、特色和传统,合理设置、科学管理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把外来的(美国的)通识教育变成“我们的通识教育”,对提高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日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
第一,明确通识教育目的和目标,是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第一步。只有根植于大学理念,在目的和目标指导下设置的通识教育课程,才能真正融入大学本科课程体系之中,才能为学校师生认同。
第二,遵循一定的课程设置原则和通识教育课程理论指导,完善通识教育课程结构。通识教育课程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必须在阿容上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在结构上遵循一定的通识教育课程理论指导。日本各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都是在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指导下设置的,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成为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基本上不会出现课程结构失衡、内容狭窄等问题。中国专业划分过细过窄,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均衡,理工科学生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文科学生缺乏自然科学素质。因而中国大学更应该注重文理平衡。
第三,围绕一个“核心”构建核心课程,使其成为大学的特色核心课程。围绕一个“核心”的目的很明确,但如何组合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点则很费心思。因此,在设置核心课程时,如果只注重分类而忽视了核心精神,就会本末倒置。必须结合本校传统和教育特色,在通识教育目标指导下,首先确定一个“核心”,围绕“核心”精选课程内容,构建核心课程,使其成为特色课程。
日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经验,实质上是通识教育本土化的经验。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本土化必须从课程设置人手,结合中国的教育、文化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首先实现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本土化,进而实现中国通识教育本土化,让通识教育真正成为“具有中国特笆的通识教育”,力求实在效果。日本通识教育本土化的经验值得中国大学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