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深入应用

作者:臧葛红




  自2007年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高中和职高信息技术课课程的培养目标就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样也改变了实践中的课程教学。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并倡导与实现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运用。随着计算机课向信息技术课的转变,“计算机已成为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标”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必须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即“熟练运用常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种素质与能力,不仅是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更要培养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实践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自教能力、应变能力、耐挫能力、预见能力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以具有创新观念和重实践运用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模式来保证。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采取重自主、重环境、重实践、重创新为特点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一、任务驱动与问题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运用接受性学习,也要加强理解性学习。要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
  任务驱动法可分为常规型和探索型。常规型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主,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完成任务。探索型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再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必要的帮助。学生在学习新模块时,因新模块往往包含已学模块的许多相同的操作功能,因此,可以采取探索型的方式让学生探索该模块中相似功能的使用方法。如在FrontPage2003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如超链接、报表、表单的制作。教师则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Word的知识和插入图片等技能,让他们以设计、自制简单网页为任务,从而在探索中掌握与Word相近的一些功能和操作方法。通过这种探索型学习,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常用工具栏中的文字等工具的使用,并将其运用到需要完成的任务中,以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边阅读课本,边进行上机操作实践,从而圆满地完成任务。此外,也可由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
  提出问题是在任务给出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展开分析、讨论,以把握好这个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机。同时,在思考、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还要使学生将自身已掌握的知识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比较,以确定问题的“结点”,并通过讨论、分析来建立知识链接。此外,还要使学生在分析、讨论后提出任务中包含的问题。通过实践发现,他们一般会对已学过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对没有学过的新知识点提出质疑,而后者正是任务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通过教学应当解决的问题。
  这种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提出问题和讨论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尽管传统教学也包含了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但其目的只是满足于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创新型教学提出问题的目的则在于寻找创新的起点,并以讨论作为促成创造的重要形式。
  探索型的教学过程可用如下结构图来表现:
  
  探索型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或讨论,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上机操作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且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意味着下一步探索的开始。
  
  二、引导学生思考和启发创造思维相结合
  
  1.创造是发展的灵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并教给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以引导他们参与创造性活动,从而从各个角度来解决问题,使同一道题有多种解法。此外,还要注意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并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化,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创造从问题开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以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创新教学的模式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提问中产生怀疑,从怀疑中引起反思,再由反思导致探索,又由探索促成创造,从而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实现由教师提出问题到由学生提出问题的逐渐过渡。因此,教师在开始时就必须努力诱导学生开动脑筋、激活思维,以帮助他们克服思维惰性,并摆脱旧思想的束缚。此外,还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只有这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并最终促进创造力的飞速提高。同时,也只有将创新思想纳入到备课中加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才能卓有成效地解决学生在探索或学习中的问题,使他们真正体会创新的意义,并在探索中受到启发,从而获得创新的动力。
  3.创造从模仿开始。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使本身的教学对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在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在指导他们进行探索。此外,还要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的过程中,敢于自我否定,敢于标新立异,并大胆实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品质的形成;要让学生看到自己是如何创造的,并给予创新思维的方法指导。可通过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向学生展示,使他们认识到只要敢于探索,就能把创造的潜能转化为现实能力。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具体实例,把创造的各个环节教给学生,并给予科学的指导。如在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应先让学生接触一些相关知识和材料,并为他们提供思考的背景,先进行聚合思维,然后开拓思路,并进行多角度思考,从而引发发散思维,以产生多个思维结论。然后经过多次循环,就能迸发出最富有创意的见解,并得出最富创意的作品。这样,通过教师的各种示范,并逐步教会学生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从而为他们的探索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主题探究教学与作业、考试相结合
  
  信息技术课程可以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可以使课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FrontPage2003的教学中,就可以围绕学校提倡的“创建绿色学校”,以“绿色环保”、“创绿色学校”为主题,要求学生在Internet上进行调查,以了解当今世界气候环境的变化,并找出造成气候恶变的原因,从而提出有关环保问题的建议。同时,教师也可在局域网上给出问题的背景,并罗列出具体调查的任务,以及相关的资源。实践证明,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较好:在调查、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成员分别收集不同类别的资料,并从不同角度认识环保问题。
  在作业和考试时,则可以将“绿色环保”、“创绿色学校”等作为主题,并要求学生结合Word和Photoshop的相关知识,在网页制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心设计、制作出自己的网页,然后小组再根据本组成员的作品创建一个网站;考评时,对学生制作的网页进行现场评分,如他们在网页设计中运用了没有学过的技巧,则作为附加分,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同时,还要将各组的网站进行评比,对设计精美的合作小组进行再次加分,以激发他们合作、创新的精神。这样,就实现了以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的宗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几年来,计算机行业发展的速度很快,在学校里、社会上兴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计算机”热,一些学生还成为了计算机的高手。笔者在今年高一新生中进行了书面调查,发现其中有52.7%学生在上职高之前就学习过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和操作,25.6%的学生已拥有计算机, 27.1%的学生家庭准备在他们职高学习期间购买计算机,还有9.2%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程序设计语言和部分较流行的软件的基本应用。作为学校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载体,《信息技术》课程也呈现出多元性的发展势态,已经成为了思维能力发展的教育渠道,专业发展和学科教育的教育场所,学生的信息化生活或信息化表达方式的培养途径等。它既有技术教育,又有科学知识普及的教育,更有信息文化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原来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发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要在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尝试中为学生创设必要的环境,以唤起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大胆放手探索、实践,从而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事实证明,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对有效地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学效益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高文献.培养创新理念,鼓励大胆探索[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2.
  [3]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