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浅谈心理辅导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茹剑飞 滕慧虹
[关键词]心理辅导技术 语文教学 应用 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按照教育规律和心理规律,通过研究语文教学情境中有关学生的心理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促进他们语文学习的进步而提供的心理学帮助。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辅导技术具体表现为同感、尊重、真诚、倾听、积极关注和影响,以及各种非言语交流技术,如目光注视、形体动作、声音特征、自省、沉默等。它是心理辅导在学生语文学习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技巧,发挥语文学习潜能,并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以形成学习目标的成就意识。
一、心理辅导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以同感、尊重和真诚等心理辅导技术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语文教学过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它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主体,是对他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因此,要运用同感、尊重和真诚等心理辅导技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1)同感,又叫共情、共感、同理心,等等。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就是教师要体察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心世界,并能根据他们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以关注其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其兴趣指向。因此,教师不但要正确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感受及其意义,还要以准确的言语来表达对他们内心体验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准确地传达给他们,以形成一个互动的、接受的学习系统,从而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语文学习过程能被教师理解和接纳,产生共鸣、欣喜、被认同感,对语文学科充满热爱,激发起主体参与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2)尊重,即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采取接纳、关注、爱护的态度。欣赏成功,容忍失败,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语文学习,并创造一种安全、温暖、基于成功的氛围,使他们能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获得语文学习的自我价值感。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获得信任的学生来说,尊重和接纳具有明显的语文学习效果。以礼相待、一视同仁、公平教育,在教师的尊重、赏识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以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3)真诚,即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真诚、真实地展现自己,诚恳、忠实地对待学生。如教师具有亲和力,学生就能得到安慰与鼓励,从而因受到真诚的感染和暗示而逐渐诚实地表达、袒露自己的内心,思维积极、情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此外,还要给学生以美的情感滋养,使他们有情有义,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效果。
2.以倾听、积极关注、影响等心理辅导技术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成就感。
(1)倾听,是一种接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观点、意见和情绪、情感表达,并及时与他们达成信息交流的心理辅导手段。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反馈的信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认知性的知识,一种是情绪情感性的心理感受。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倾听、理解学生的认知性、情感性信息,另一方面,还要做出反应,并通过双向交流来影响学生,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肯定他们语文学习的成就。
倾听时,不能简单地听,不能急于下结论,不能轻视学生的问题,不能干扰、转移、中断他们的说话,不能对他们的话题急于作出是非评判。倾听是给学生以话语权,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专注地听,认真地听。听过以后,还要认真地分析、思考,要真正听出学生所持有的态度、所体验的情感、所产生的兴趣,并以平等、宽容和耐心去肯定他们所取得的语文成绩。
倾听时,可充分运用开放性提问的方法,如使用“什么”、“怎样”、“为什么”等词语发问,让学生对相关的语文知识、内容作出较为详尽的反应,并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努力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促使其产生成就动机。也可恰当运用封闭性方法提问,以“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行不行”、“要不要”等词语发问,以成就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对有关问题作“是”或“否”的简短回答,并以此肯定他们的能力,使其感到自己做出了成绩,从而保持成就动机。
倾听时,还要善于运用鼓励和重复语句,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语言,也可重复学生发言中的某些话语或内容,以强化他们叙述的内容,鼓励他们进一步讲述,促进学习信息反馈朝着一定方向延续和深化。教师通过倾听得以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展现出对他们学习语文的关注和理解,从而发掘他们的成就动机。
(2)积极关注,就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语文学习,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光明面、长处、优点等,予以有选择的、特别的关注。要宏扬优点,激发成就感,使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成为学好语文的动力。积极关注能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发现自己,从而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充满希望,并端正语文的成就动机。
积极关注要具体化、及时、直接。教师综合整理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状况后,要清楚、准确地表述出对其学习态度、成绩的肯定和赞赏,积极关注他们语文学习状况的具体事实和细节,积极关注他们的成就需要和感受,并及时给予回应和反馈,从而使他们深切体验到被人理解的感觉,这样,才能促进师生有效交流,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学习,强化他们的成就感。
(3)影响。教师运用心理学“影响”技术来积极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以使其进步更快,学习更有效。在语文教学中,“影响”的心理辅导技术有指导、解释、忠告等。
指导即指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做什么,说什么,如何说,如何做。语文指导的本质在于直接促成学生行为的改变,所以具有强烈的行为、方法取向,是以方法为主而非以学习内容为主的指导,它旨在达成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
解释是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说明和分析,使其能从新的角度来认识自己的成就,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产生认知性改变,并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它是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了解其学习情况,并准确把握了存在的问题后,因人而异地作出分析说明。
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要提出建议和忠告,并给予指导性和参考性的信息,以帮助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取得成绩。因此,根据学生的经历、经验、思想、情感,在他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提供信息,提出建议,提出劝告,培养他们的情绪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念,逐步提高成就意识,从而达到自己支配学习动机的目的。
3.运用非言语心理辅导技术促进学生对语文的领悟和思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并非只是读、写、听、说、问、答,还要通过非言语的表情、声调、姿态、手势等进行交流。如目光注视、形体动作、声音特征、沉默等。整个教学过程应由言语内容和非言语行为交互作用来实现。许多时候,非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信息比言语表达的信息更多,更准确,更真实,更能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和思考。
(1)目光注视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在课堂问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如果教师东张西望、目光游移不定,就会妨碍他们继续表达,并挫伤其自信心。而通过目光接触,表示对学生的说话内容很感兴趣,能起到鼓励、肯定、赞许作用,就更能使他们乐于深入思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