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策略

作者:李俊华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促使其素质全面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就引导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中专物理教学的策略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参与 策略 主体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知识传授和学生认识同步发展的过程。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要注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教学就达不到目的。当代中专生是跨世纪的建设者,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参与学习、工作、研究和竞赛的良好心理素质。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采用分层次教学,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应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诱导全员参与。还必须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相应成功的体验,调动全员参与,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1.从实际出发,实施分层次教学。由于智力、基础知识、生活经验和环境的差异,学生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出于各自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往往会有所不同。学生学习是一个新知识内容与原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建构的过程。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并构建新知识,学生才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智力发展的潜能,应树立“面向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的分层次教学的思想观念。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设身处地地进行多角色转换,预想各层次学生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设计一些起点低、坡度小、解法多、思维有层次的问题情境,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如在复习压力、压强时可设一综合题: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金属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压强为7900帕,求金属块密度。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把这个要求分解为三步,先求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力,然后求其受到的重力,最后求密度。这样减缓坡度,适当铺垫,让各层次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2.创造条件,获得成功体验。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要在教学时创造条件,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这种自我满足和自信心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成功的积极意义尤其突出。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励、诱导、点拨,有意识地创设能充分展示他们学习潜能的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既要让“优生”吃得饱,让“中差生”吃得好,又要让“后进生”吃得消。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小组学习、人人参与、充分讨论、据理争辩的方法,鼓励、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创造性思维,在争论中明理长智,在“争”、“辩”、“比”的心理作用下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启发,由不知到知,人人分享“成功之乐”。
  
  二、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为了让学生全过程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探求知识中训练智力,培养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参与概念的形成和理解过程。概念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从现实世界的具体对象出发,抽象概括出来的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成。物理概念往往以简练、概括的语句来表达,因此比较抽象。导入概念时,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积极探索新知。在概念教学中必须借助于生动具体的模型、实物和实验建立联系,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如在引入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概念时可让学生先看挂图(汽车司机和路旁小孩),并提出问题:司机和路旁小孩对同一乘客运动状态如何描述?为什么两人的看法不同?让学生思考,初步明确因选择标准不同所以描述的运动状态不同,然后再要求他们动手在课本上放把尺,拉动课本沿桌面移动,思考在课本、尺、桌三者之间,任取一个作为标准来判断其余两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这样在概念形成和理解过程中处处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积极参与。
  2.参与规律的发现和掌握过程。物理规律基本上都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教师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上。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悟”出规律来,“悟”既是参与过程,也是规律的“内化”过程。如教牛顿第一定律,先用提问方式复习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速度加快、减慢或改变运动方向,然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不受外力呢?结合思考演示伽利略的光滑斜槽滚球实验,提醒他们知道在实验中哪些条件变或不变,现象有什么变化,进而分析变化原因,通过推理,得到不受任何阻力时小球的运动趋势,并得出伽利略的推理。接着要求学生自己举例分析静止和运动这两种不同状态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情况,并自行探索、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最后对照课本文字表述精心指导,突出对“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含义的解释,从而加深对定律内容的理解。
  3.参与公式推导和运用过程。公式是定义、定律、原理的数学表达式。教学不能满足于记住公式、能够计算,更要注重导出该公式的思维过程以及理解其物理涵义、适用范围等。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站在他们的位置上,假设自己对所学知识是未知的,来设想出推导和运用过程会出现的种种情况,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获得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并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物理公式。如教液体压强公式,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复习计算固体压强的方法,然后引导他们如何迁移到求液体压强上,提示思考如何利用上一节实验得出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结论——只要求出某深度向下压强即可,诱导他们用层层推进思路:求水柱体积→求水柱质量→求水柱对底面压力→求底面上的压强→P=ρgh,接着分别从同种液体、不同液体、受力面积以及物理量的单位等讨论公式的物理涵义,再精心设计几道练习来加深理解,以进一步掌握运用的方法。
  4.参与教学评价与反馈过程。教学评价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发言、练习、板演等作出反馈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往往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根据教师定的框框思考问题,这样就压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让学生参与评价,让他们在短暂的课堂时间里聚精会神地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它可以是学生在听取同学发言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提出建议;也可以是在听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判断,提出自己正确观点来帮助同学改进缺点;还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当一回“老师”,为同桌批改练习,发现错误得向同桌说明理由,学生特别兴奋。参与教学评价,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听说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感知觉、思维操练和语言表达处于一种最为积极、最富于创造的境地,在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
  
  三、注意教学时长,提供学生全方位参与的机会
  
  教学过程要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就必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学习的注意和需求。要创设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安排必要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提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多种感官的机会,促进他们全方位参与,提高参与质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