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数控加工工艺》学习情境的设计

作者:夏 雨




   [摘 要]学习情境的设计即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来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并根据生产过程的改革方式,来重新设计现有课程。因此,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数控加工工艺》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学习情境的设计方法,设计各种载体和学习情境,并构建《数控加工工艺》学习情境的课程体系,以使知识点穿插到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控加工工艺》 学习情境 课程体系 载体
  
  一、课程的现状与分析
  
  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中,都存在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信息化要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弊端。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需要再培训后才能上岗,可见,高职教育已滞后于企业的技术发展。因此,高职的数控技术专业必须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并不断克服弊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而高起点地培养从事数控加工、模具制造和CAD/CAM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我国的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如操作、编程、维修等人员奇缺。与此同时,每年却有大量该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原因主要是他们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毕业后不能立即或在短期内胜任岗位工作,或是掌握的专业技能不够扎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弱。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都采用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也是以本为本,只强调书本知识,导致学生根本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在实际操作中常感到不知所措,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学过程缺少对实践结果的监控和评价,致使学生仅具备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而不能真正掌握该专业领域所需的基本技能,从而难以适应工作岗位,这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是不利的。因此,必须创新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建构新型的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的设计与项目开展
  
  在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来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技能来改革生产方式,并重新设计现有的课程。同时,还要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对技能与知识的需求以及生产任务的流程,构建《数控加工工艺》学习情境的课程体系,并把知识点穿插到任务执行的过程中,设计各种载体和学习情境,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提高实践能力。
  以往的职业教育方式多以理论和教师为中心,只研究知识的灌输,而不考虑实践能力的培养,且缺乏对企业需求的调查,从而导致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差距过大,致使毕业生不能很快上岗,从而浪费了教育资源。因此,必须实现学习与行动的一体化,要从企业中寻找适合的工作任务来提炼、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将技能与知识融入任务中,并根据各专业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岗位能力的要求,通过选择不同的载体来重建课程内容,设计出具有多样性的学习情境。这样,通过设计教学情境,就能使学生的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从而使他们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以分析和设计企业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加以提炼、总结,从而转化为适合学生的学习型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以知识为支撑的技能,只要将这些支撑技能的知识进行组合,就可以构成新的课程。同时,在各个工作任务中,还要从企业中寻找合适的载体用以承担教学环节,并根据载体设计各种学习情境,以使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图1展示的是数控加工工艺的工作任务的典型环节,学习情境的构建形成了资讯、决策、计划、实施、监控与评价这六个特点,与之前的课程相比,它更强调对监控和评价实施的重视。从学生拿到图纸到制定工艺过程为资讯和决策阶段,计划和实施阶段则是设计合理的走刀路线,选择数控机床、刀具、夹具等来完成零件的加工,并将尺寸公差和表面精度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而将监控和评价放在对产品的质量检验和跟踪阶段。如没有达到要求的就再进行修正或重新制定加工工艺,以实现监控和评价。这样,通过完成整个零件的数控加工,学生就能系统地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编程及加工知识,从而使企业职业能力的考核贯穿到整个实践过程当中。
  在学习领域中,从企业的典型工作中寻找合适的载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时甚至还需要设计合适的载体来承担教学任务,以完成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要根据载体设计若干具有学习目标的学习情境,以分担目标,并使载体的选择和设计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课程学习的情境设计如图2所示:通过选择载体来分担能力,使学习情境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从而随着载体难度的递增实现能力的递增。
  
  三、效果及评价
  
  基于目前《数控加工工艺》的教学现状和课程建设的需要而提出的学习情境设计,在课程安排上,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来开发、设计思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并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组织课程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最终实现职业能力的发展。
  在《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课程内容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也要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学习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并充分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项目的学习都要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由此可见,改革《数控加工技术》的课程体系,并创新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还要通过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申学武.数控加工技术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研究,2007,(4).
  [2]周兢,朱晓春.数控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9).
  [3]陈希球,魏绍峰.引入项目教学法,改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