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关于技校管理工作的人性化探讨

作者:袁 庞




   [摘 要]技工学校是培养技工人才的摇篮。学校管理如果一味强调“从严治校、依法治校”、过分刚性化,就很难激发管理工作中的快乐感受,也很难调动教职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技术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人性化发展为本。本文从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出发,阐述了技校应如何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技工教育 人力资源 人性化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技工学校怎样才能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呢?笔者认为,应加大力度、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管理的潜力,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一、人性化管理的定义
  
  所谓人性化管理,也叫情感管理,即在对教师的管理过程中,做到尊重、理解、赏识和激励,使他们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不断发展自我,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涉及到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人才的选聘与合理任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员工参与管理的程度、人际关系、团队建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是一项多目标、多因素、多功能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人性化地开展技工学校的管理工作
  
  技工学校的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一支有本校特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发展之本。具体建构对策如下:
  1.指导思想和目标。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路线及相关法律法规,是保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性质的前提,是办学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技工人才的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并满足国家对技工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2.发挥系统理论的作用。系统理论在现代管理应用中是较为成熟的理论之一。当前,无论从时空、规模,还是从性质、内容上来看,管理工作都要比过去困难得多,这不仅表现为在一种管理工作的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还表现为不同管理工作之间也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只要其中一种关系处理不好,或是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管理系统的正常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客观要求现代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系统的观点,并通盘考虑、全面权衡,综合处理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否则,就会给管理工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3.围绕人性化开展学校的管理工作。管理的人性化原则就是要使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价值,并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团队的凝聚力。一所学校,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技工学校,是由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经营的。因此,学校的管理工作不仅要研究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还要研究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实践证明,要把个人利益与团队的集体利益融为一体,不仅要取决于团队优越的管理体制,还要取决于团队领导者自身的道德修养、管理能力、科学的创新理念等。所以学校的领导者也应通过巧妙的工作艺术和服务观念来感染和教育员工,使他们意识到个人的命运是与学校的前途休戚相关的,从而自觉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智慧,并形成“千斤重担千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管理格局,使学校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2)塑造高素质的教职员工队伍。一支训练有素的教职员工队伍,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应把教书育人、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主要任务。尤其是在高科技主导下的信息时代,技术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知识的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因此,每一位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人,都必须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重新塑造自己,以适应新技术、新知识、新环境的变化需要。只有提高了教职员工的素质,才能增强学校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3)重视教师队伍的特殊性。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就是做人的工作,教师队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有着不同于其他群体的敏感性、自尊性,还有自己的特殊需求,对人、对世界、对价值有着更深的理解。因此,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更应该坚持遵循人为本的理念树立管理思想,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尊重其人格,做到相信教师、依靠教师、平等地对待教师。此外,还要帮助教师发展,促进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为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技工学校的人性化管理机制
  
  有效地进行人性化管理的关键在于通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以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竞争机制。学校应进一步完善聘任制,实现真正意义的竞争上岗。同时,还可以以竞争为前提,促进内部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利用。比如,中层领导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等,都可以通过专业对口竞聘,并经过群众评议,实现竞争上岗。此外,上岗人员必须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事后问责制,并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责任,以自觉、努力地履行职责,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工作失误。
  2.激励机制。即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机制,相辅相成,不能偏废。学校管理者不仅应通过各种精神激励手段,如给予表扬、荣誉称号或肯定、赏识等形式,教育、鼓励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加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还应该完善人才的选拔机制,改革在用人(特别是职称)方面论资排辈的传统,做到知人善任,以实行民主的人才选拔,从而为有为青年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样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从而整合素质优良的人才群体,并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循环。同时,还要理解员工的物质追求,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并建立完善的岗位绩效评价体系和薪酬制度,为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提供有利的物质条件。
  3.环境影响机制。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要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学校首先就必须提供一个整洁、美化的工作场所——校园。其次,要完善教学所需的工具、设备、器材,并以先进、完善的设备环境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从而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环境,使教职员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工作。这样,就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师生员工文明程度的提高。可见,环境育人也是人性化管理的一部分。
  4.创新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职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首先应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创造力并建立相关的环境和机制:一是努力构建鼓励员工开拓创新精神的宽松环境,并培养思想活跃和倡导自由探索教学改革、发展的氛围;二是强化学校内部的创新机制,激励员工探索教学的新思路,研究新教法;三是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重奖、重用有突出业绩的开拓创新者,为他们添加动力。
  
  参考文献:
  [1]应焕红.人性化管理:未来管理的创新趋势[J].社会科学,2001,(4).
  [2]李刚,姚烨.浅谈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人性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
  [3]贺玉坤.高校人性化管理探析[J].考试周刊,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