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初探
作者:刘 超 唐国庆 夏金星
张之洞并非职业教育家,而只是一个政治家,但“通经致用”的个人阅历与兴学育才的丰富实践,使他对于教学规律形成基本正确的认识。
对于课堂教学,张之洞主张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首先,他提倡循序渐进。以农业学堂为例,各级农业学堂的学习科目不断递增:初等农业学堂“普通科目凡五”,实习科目中的“农业之实习科目凡八”;中等农业学堂的“农业科之普通科目凡八”,“实习科目凡十二”;高等阶段,农学科目增至二十一科,实习科目增至二十五。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是逐渐增加的,从“最浅近之知识技能”到“必需之知识艺能”,最后“授高等农业学艺”;与之相适应的是,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强,毕业后谋生的手段和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最终实现张之洞的“国无惰农,地少弃材”的美好愿望。其次,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倡导“讲习与历练兼之”。张之洞十分强调“讲习与历练兼之”,即把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实业学堂教学中,张之洞不仅强调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把“实习”课列为必修课。《奏定实业学堂通则》规定各实业学堂的课程都由“普通科目”和“实习科目”两部分组成,各学堂都应准备实习场所和实习器具,高等农业学堂当备“肥料制造场、农事实验场、各种实习室、农具室”,高等工业学堂当备实习工场,高等商船学堂则当备“练船坞及实习练船”,表明张之洞认识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及实干精神的培养。张之洞还注意实业学堂校址的选择:“通商繁盛之区,宜设商业学堂;富于出产之区,宜设工艺学堂;富于海错之区,宜设水产学堂”。既给学生实习提供便利,也能促进学堂附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实业教育的教育原则
“中体西用”是张之洞实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与教育原则。1898年,张之洞写成《劝学篇》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诠释,使“中体西用”论获得完整的理论形态。他在《设学》一章中规定了学堂的学习方针及中、西学说的内涵:“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一曰政艺兼学。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西政也;算、绘、矿、声、光、化、点,西艺也。”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学东渐,如何对待西学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长期的洋务实践中,张之洞发现“西艺”、“西技”对于兴办实业的重大作用,因而大力倡导西学。他改造旧书院,不遗余力地创办了一批新式学校,其中包括各式方言学堂、军事学堂、工艺学堂、农务学堂等实业学堂,以期培养出具有相当外语水平、掌握军事知识和西方先进农工业知识的“西学”“西艺”人才。另一方面,作为一名科举正途出身的封建官僚,他非常欣赏中国传统之学在陶冶人的品性方面的作用。“中学”在他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格外欣赏的人才,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都具有深厚的中学功底。甚至在办实业招纳实用性人才的过程中,张之洞也非常重视考察他们的“中学”根底。
在实业学校具体教学内容上,他一方面主张学习传统经史之学,强调“通经”;一方面要求学习西方,让西学发挥实用功效,强调“致用”。为此,他对传统书院课程进行改造,率先在两湖、经心书院实行改章,增加西方自然科学。在这种“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张之洞培养了一大批“通经致用”的有识之士。
(六)实业教育的教师养成
张之洞在兴办各类实业学堂的过程中深感师资难得,从而发出“求师之难尤甚于筹费”的叹息。因此,在《奏定实业学堂通则》中,他和张百熙一起专门探讨了实业学堂师资来源的问题,即:一是“延聘外国教师”,湖北农务学堂和工艺学堂都曾采取过此等做法。“查农政修明以美国为最,上年即经电致外洋,选募美国农学教习二人来鄂”,“又于洋务局内设工艺学堂,选募东洋工学教习二人:一教理化学,一教机器学。”二是派学生出洋学习各项实业,学成后归国去向之一就是充实教师队伍。张之洞认为聘请洋教习会遇到许多麻烦,如费用太高、语言不通等,因此,提倡各省选派条件优越的学生前往日本或欧洲等地学习实业,留学生回国后按相应的资历和能力派到相应程度的实业学堂任教。三是依赖实业教员讲习所的培养。“实业教员讲习所为实业学堂师范所资”。四是高等实业学堂的提供。高等农业学堂“以授高等农业学艺,使将来能经理公私农务产业,并可充各农业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这样就明确规定了高等实业学堂的毕业生可充任各实业学堂的教员、管理员,一方面壮大实业学堂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扩大实业学堂毕业生的就业面。
作为一名政治大员,张之洞在完成他的宏伟政治蓝图的时候,也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教育家、实业家。张之洞身上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影子,研究他的实业教育思想,必将有益于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在被封建传统禁锢了几千年后,国外的新学、新观念开始传入,国人开始惊醒,尝试用新的方式接收并融入世界潮流,教育也开始进行新的尝试。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今天,中国加入了WTO,改革开放的浪潮惊心动魄,我们国家再一次面临与世界深入交流甚至融为一体的局面,我们的教育体制同样需要进行改革。研究张之洞的实业教育思想,希望能够对今天的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苑书义,孙华峰,李秉新.张之洞全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2]冯天瑜.张之洞评传[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
[3]刘亚玲,胡世刚.简论张之洞的实业救国思想[J].黄冈师范学院院报,2000,(4).
[4]胡世刚.张之洞创办实业学堂的思想与实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4).
[5]胡世刚.张之洞实业教育观之我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6]董方奎.张之洞“中体西用”述评[A].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