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职校生自我和谐与自尊水平调查研究

作者:张旭锦




  摘要:职校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还没有建立好完整的自我体系,但却要像大学生一样面临人际、就业等问题,这样就加剧了危机。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调查职校生自我和谐和自尊水平的特点,为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职校生;自我和谐;自尊
  
  自我和谐(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是C.R.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与心理病理学和心理治疗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Rogers的观点,自我是个体的现象领域中(包括个体对外界及自己的知觉)与自身有关的知觉与意义。同时,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关系的机能,而且“个体所采取的行为大多数都与其自我观念相一致”。如果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即一种“不和谐”的状态。[1]
  自尊,无论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一个很重要、很流行的概念。通常来说,自尊是人们赞赏、重视、喜欢自己的程度。而在社会科学中,自尊却是一个可以被定量的假定概念,它是人们对自己的价值、长处、重要性等总体情感上的评价。[1]心理学上认为自尊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价值、是否重要的评价,是自我体系中的核心成分之一。它的发展不仅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直接相联系,而且对整个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李辉等人[2]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自我的问题,如对自我认识不足,自我定位不准,自我不统一等。
  职校生的年龄大多在14~19岁,与高中生处在同一个年龄层次,他们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不成熟的阶段,自我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但他们却要比普通高中生更早进入社会,因此除了要解决好学习问题外,他们还要和大学生一样面临着人际关系和职业选择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职校生的自身状况与现实环境会发生许多不相融,这就加剧了危机,这些危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不仅会影响职校生在校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他们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职校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调查职校生的自我和谐和自尊特征,并且分析两者的关系,为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武汉市某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46名,其中女生91名,男生155名,男女生比例为1.7∶1,年龄从14岁到21岁,平均年龄为16.7岁。共发放问卷246份,回收问卷246份,其中有效问卷245份。
  (二)研究工具
  王登峰1994年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1]该量表有35道题,含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三个分量表,采用5级评定。将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量表得分相加,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自尊量表》(SES),[3]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采取5级评定,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觉。
  (三)施测程序和数据处理
  采用团体施测法,以班为单位进行施测,当场收回问卷。施测前先由主试按指导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表,帮助学生了解填写规则,在确认被试理解施测要求后开始施测。数据结果采用SPSS for Window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研究结果
  
  (一)职校生自我和谐量表得分与大学生常模及高中生结果的比较
  将职校生的得分与已有的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1]结果见表1;与高中生的结果比较,[4]结果见表2。
  
  由表1可以看出,职校生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这两个分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由表2可以看出,职校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的得分显著低于高中生,“自我的灵活性”分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
  (二)自我和谐量表和自尊量表的相关关系
  对自我和谐量表和自尊量表的总分求Sperman相关,对自尊量表总分和自我和谐量表三个分量表求Pearson相关。结果发现,自尊量表的总分与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170,p<.01),同三个分量表中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呈显著的负相关(r1=-.212,P<.01;r2=-.215,p<.01),而与“自我的灵活性”相关不大。
  (三)自我和谐的三个分量表与自尊水平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测自我和谐三个分量表的得分对自尊总分的预测程度,以被试在自尊量表上的总得分作为因变量,以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三个分量表得分为预测变量,运用Stepwise法进行一般线形回归(Linear Regression)。如表3所示,表中列出了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
  
  其中,因变量为自尊总分,*显著性水平<0.05
  由表3结果可以看出,自我的刻板性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对自尊水平有着明显的预测作用,自我的刻板性是该模型中最主要的因素,可解释6.5%的总变异。自我的刻板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越高,自尊的水平就越低。
  
  讨论
  
  (一)职校生与大学生、高中生自我和谐差异比较
  由职校生自我和谐量表得分与大学生常模及高中生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职校生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说明职校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显著低于大学生。其中包含对能力和感情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较低,这可能是年龄的差异造成的,职校生的心理发展还处在一个未成熟期,缺乏整合与统一的自我感觉和认识,不能很好地调节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的差异。如果一件事情做不好,职校生则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诸多的不满意。因此,在面对人际、信仰、职业等复杂社会问题时,职校生较大学生更易产生无助感。
  但与高中生相比,职校生的自我和谐程度则相对较高,职校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的得分显著低于高中生,“自我的灵活性”分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这可能是因为高中生的生活经验相对比较单一,学习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而自我的评价是多方面的,除了学习能力之外,还有社交能力,组织能力等等,这样就容易导致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相比之下,生活经验较为丰富的职校生则更易达到和谐状态。并且,健康的个体能更多地表现出对自我的接收和认可,从而对经验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使自我在保持一定稳定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灵活性。
  (二)自我和谐对自尊的预测
  通过自我和谐量表和自尊量表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自尊水平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自我和谐水平越高,自尊水平也越高。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5]自我和谐者有较高的自我一致性,因此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评价积极方面更多,比如,更多的得到他人的认可、关注,对自己在成功过程中的行为更加满意,影响和控制他人的能力更强,等等。自我刻板性高的人在面对应急事件造成的内心冲突时,往往不能及时、正确的重新评价自我,调整不合理的预期,这将导致个体产生焦虑与自卑的情绪。而自我和经验之间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协调,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对自己缺乏自信,感到无助,对自我的价值产生更多悲观和消极的评价,从而降低其自尊水平。
  最后,我们对自我和谐的三个分量表得分和自尊量表得分做了回归分析,发现自我的刻板性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对自尊水平有着明显的预测作用。这对我们现在的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提示作用,即我们应该帮助职校生更好地发展对自我的认识。当他们面对自我与经验的差距时,帮助他们认识不一致的原因,并让他们分析、反省、解剖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解决这一冲突危机,让自我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样有利于职校生自尊水平的提高,使他们能够积极的评价自我的价值,并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从而避免焦虑、自卑、无助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19-22.
  [2]李辉,焦卉,方晓义.云南省大学生自尊现状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11(6):116-119.
  [3]汪向东,王希林,马红.心理卫生评定测量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8-320.
  [4]刁俊荣等.250名高中生自我和谐表调查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1,14(4):247-248.
  [5]蒋欢.中学生自尊与社交类型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