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研究
作者:桂林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招生难只是表象,本质问题是很多职校办学缺少专业特色,职业技能训练水平不高,毕业生的素质和技能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当下许多职校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跟风开设热门专业却不能保证教育质量。如不少职校都开设了当前吃香的数控、模具、汽车维修等专业。但有几个学校买得起十几万元一台的数控机床和配备汽车维修车间?没有实训条件,怎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有的职校扬短避长,专业设置雷同,没有竞争力,还丢掉了自己原有特色。如艺术类学校去大办工科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实在是舍本求末。职校失去专业特色,教育质量不高,缺乏强烈的社会影响怎能吸引学生?不少农村家长认为读职校是浪费钱就是证明。近年民办职校发展较快,但并不意味着办学水平的提高,因为民办职校的投资者更多的是按市场规律而不是教育规律来办学。部分民办职校甚至利用虚假宣传,“中介”进行有偿招生、贿赂招生等手段与优质职校争抢生源,给中职招生带来了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加剧了招生的困难。
问题原因分析
(一)观念和认识问题是影响职业教育的根本原因
落后观念的影响“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本是读书求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动力,中专招生取消了统招和没有了人事制度支持(国家包分配,干部身份)后,重视普通学历教育,鄙薄职业技能教育的观念主宰着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调查显示,70%以上的城市家长认为读普高考大学可以做白领,待遇高,而职业院校毕业生只能当蓝领,社会地位低。农村学生家长普遍认为要么初中毕业去打工早挣钱,要么省吃俭用送子女读普高考大学“跳农门”。正是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技能教育受到严重忽视。2004年桂林市进行中考改革,把学生综合素质和成绩分成A、B、C、D、E几个等级,D等以上才能报读普高,最末等的学生去读职校。这似乎是在政策上使上述观念得到印证。另外,一些愿意获得一技之长的学生,也迫于观念压力报考普高而压制了自己个性的发展。而事实上,大量扩招的高中生将来是高考落榜生,他们上不了大学还耽误了职业技能的获得,这对社会和个人都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认识上的偏差1999年,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然而,地方的政策和投入却只向普高一边倒,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中等职业教育并没有得到相应发展,导致教育结构严重失衡。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不少地方大力扩办普通高中,本质上是职业教育的县师范学校也纷纷改办普高;有的县虽然财政困难,但是可以拿出几千万搞一所示范高中,县职校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如桂林的12个县的示范普通高中与重点职校的办学条件相差很大。2000年,全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只相当与1994年的水平,职校与普高当年的招生比例回落到历史最低点。认识偏差导致对教育成绩评估的偏颇。现阶段,评判一个县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主要以高考、中考的上线率、录取率为依据。这必然迫使中等教育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另外,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及技能型人才的宣传乏力,职校和培训机构也不重视自身的宣传。这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职教成本高影响学生选择职业教育
当前职业院校的学费普遍偏高,中职学费高于普通高中,高职学费高于普通本科,而中专和高职不再享有任何就业优待。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和学生怎么会选择职校?普及高中段教育主要任务在农村,而低收入的农民当然也不会选择高学费的中职学校。以桂林市为例,普通高中学费800~1600元/年,而中等职校1800~2300元/年,掌握一门技能的培训费用也要上千元。全市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负担一个职校生,一年花费5000元左右,这对许多农村家庭来说是颇为吃力的。光从教育成本考虑,农民也不会选择职业学校。农村新增劳动力是现代企业的主力军,亟待接受正规职业教育,而过高的学费往往把本来很需要学习职业技能的农家子弟尤其是贫困子弟拒之了门外。目前,40%未能升学的农村初中、高中生未经职业培训就去打工与职业教育学费偏高不无关系。目前职业教育具有“培养成本高、就业回报率不高”的特点,如果在政策设计上还采用“低投入、高收费”的办法,在普通高中能提供较多入学机会的时候,职校招生困难是必然的。职业教育成了宏观调控不力,市场调节失灵的领域。
(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实施不力影响职业教育普及
一方面,虽然《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都明确规定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先培训,后就业。然而,这些政策和行政法规绝大部分都比较抽象,缺乏操作性、强制性。另一方面,目前推行就业准入制度还局限在部分技术工种的范围内,缺少一部涵盖全部职业,具有可操作性的就业准入法规作为其支撑。因此,执法力度和范围远远不够,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推行。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唯学历倾向、招聘未经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低素质劳动力现象很普遍,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大量招收初中生进厂务工,这不仅占用了职校和培训机构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为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而且对职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调研中,职校和培训机构对这一点反映最强烈。他们认为,如果全社会能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职校招生就不难了。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路
首先,必须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各级人大要监督同级政府不打折扣地贯彻执行《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特别是相关政策要落实到位,如30%的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教,提取15%的企业教育培训费,建立职业教育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等。这是加快职教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树立大职教观念,加强政府统筹力度,配置优化和整合职教资源,集中力量改善职业教育技术装备和基地建设。如城市可重点建设一至两个产学结合的多专业、对全市所有职校有偿开放的实训中心或基地等,优质资源共享。推进办学体制与机制创新,以培育品牌为导向整合城市职教资源,充分发挥重点学校龙头作用,组建各类城市职教集团,使职业教育向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辐射和带动农村弱校,因地制宜建设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制定支持企业、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鼓励性政策,优胜劣汰扶持民办职校,实现职业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其次,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加快职教发展的关键。一是加强对现有“单师型”教师的培训。建立和完善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制度。二是赋予职校用人自主权。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教学模块设岗、以岗定酬,全员聘用、竞争上岗、人事代理。编制部门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对学校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编制对岗不对人,以便学校自主聘任“双师型”教师;聘请高级技工、技师、专家和工程师乃至外籍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与时俱进的兼职专业教师队伍。三是建设职校师资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当地高校和订单企业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培养“双师型”教师。出台城市职校教师到农村支教服务制度,达到优秀教师资源城乡共享。如规定对城市职校获取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和新招聘的年轻教师必须在县职校进行一年以上的教学服务等。
再次,降低学生分担的教育成本。一是政府主导作用要三到位——财政投入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设施配备、基地建设到位。二是增强职校及培训机构的造血功能,对职校及培训机构的产学结合的基地、勤工俭学项目、实训车间的创收应与企业经营区别对待,给予政策扶持。三是规范招生市场。目前职校的招生恶性竞争不断抬高招生成本最后转嫁给学生,可加大招生咨询宣传力度,并考虑恢复中职统招与自主招生相结合。四是建立完善职业教育贫困学生助学机制。积极筹建地方职业教育发展基金,落实对职业教育捐赠部分的税收减免政策,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政府为城镇低收入家庭和贫困户子女接受职业教育“买单”及补助选学农、林等艰苦行业专业的学生。职校从收入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奖学金、助学金和学费减免,五是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作为扶贫助学的重要途径,让贫困学生“零学费”读职校。
最后,以互惠互利为纽带组建职教专业合作体,制定内部章程,同层次、同专业(工种)实行“统一培养目标、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使用、统一考核标准、统一招生就业服务”的“六统一”的办学模式。这是避免职校之间招生恶性、无序竞争,降低招生成本,优化配置生源,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该课题是桂林市政府咨询的重点课题。课题组成员有:桂林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蒋桂珍、王贵军;桂林市教育局的岑中尧;桂林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邓希国;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的王桂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