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化工基础》课程中的环保与健康教育

作者:朱文玲




  摘要:在《化工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与健康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主学习。
  关键词:环保与健康教育;《化工基础》;非均相系
  
  《化工基础》课程是中专工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主要内容是介绍化学工程中一些通用的物理操作规律及典型设备,如流体输送、过滤、干燥、沉降、吸收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感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何用处不甚了解,造成学习兴趣不浓,学过之后很快又会忘记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特别注意在《化工基础》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与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逐渐摸索出一些规律。如“非均相系的分离”一课,增加了许多教材中没有却又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颇感兴趣的现实内容,特别是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最新资料。在课堂讲解“非均相系”的概念及分类时,以往只是安排一个学时的内容,由于增加了许多课外知识,已经讲了两节课,学生还意犹未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首先,在讲解“非均相系”的概念时,强调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系,而不是混合物。由于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物质的颗粒比混合物中的颗粒要小几个数量级,因此不能用分离一般混合物的方法进行非均相系的分离。由于存在分离上的难度,常见的废气、废水常常不能达标排放,因而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如何将其中的有害物质分离出来,以达到排放标准?如何找到消除这些危害的办法?问题一经提出,马上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样一来,本章的学习目的及意义就很清晰了,学生也由此认识到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实际生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接下来,对“非均相系”的分类进行讲解。先按分散介质的种类将其分成两大类,再按分散物质的种类进行二次分类:
  
  
  分类图
  将分类体系明确后,结合每一类型非均相系的概念讲解过程,进行举例说明,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我们通常说的“三废”中的“废水”就有悬浮液、乳浊液、泡沫三种,其中分散的有害固体、液体、气体颗粒或液滴就应在排放之前分别用沉降、过滤和离心分离等方法分离出来。这些都要用到相应的专用设备。至此,我就向学生们提问:“为什么要将小造纸厂、小煤窑关闭?若有污染的话,大型厂矿的污染不是更严重吗?”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们就议论起来。经过前面的提示,学生基本上都能归纳出问题的关键:小型厂因为投资小,为了效益,治污能力有限,未达标甚至未经处理就将废气、废水直接排放了。
  在明确了概念之后,就进入实例讲解阶段。在讲述“气体非均相系”的内容时,我重点讲了“烟”的构成表现及危害。“烟”是气体中含有固体颗粒所形成的气体非均相系,工厂的烟囱排放的浓烟是含有未燃烧完全的固体颗粒(硫、磷等的化合物),未经处理即排放,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随即我转入一个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同学们一直接受的教育都是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不少的同学却不太愿意相信,是吗?”此时,一些平时有吸烟习惯的学生也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人们吸烟时从嘴里吐出的烟与工厂烟囱排出的烟,实际上都是同一概念上的物质。”学生哗然,开始议论纷纷。“所以,吸烟时吐出的烟中也含有大量未燃烧完全的固体颗粒,而你吸入的烟顺着你的气管到你的肺里转了一圈才出来,想一想,有多少有害的颗粒附着在你的肺叶上?”此时,学生的表情各异:吸烟的学生露出了难为情的笑。我抓住机会,把这一话题接下去:所以,“吸烟有害健康”不光是一句宣传口号,它需要大家有更深切的理解。国外戒烟的方法中有一种就是让戒烟者反复观看录像——多年吸烟者的已经变黑了的肺,让吸烟者产生恶心、厌恶的感觉,以后只要一看到香烟就会想起被“污染”的肺,再也不愿吸烟了。学生们听到此,发自内心地点头表示认同。相信经过这一课,比教师平时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不要吸烟的效果要好得多。
  临下课时,我又给学生留了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京都议定书》的签字国,但却于2001年宣布退出,单方面撕毁了协议。此举在世界范围内遭到广泛批评。美国如此作为,有一系列的原因——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替美国解释一下如此作为的理由。后来,学生们踊跃地把他们“研究”的成果交给了我:《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约定俗成的称呼,该公约旨在限制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世界第一,却拒绝签约,将会影响该条约的效果和全球遏制气候变暖的努力进程;美国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就意味着放慢了工业增长的步伐;经济减速,就会增大失业率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总统要靠经济增速和低失业率来赢得大选……看到这些,我甚感欣慰:我的学生学会了学习、思考。
  环保与健康的话题,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极大。
  (本文责任编辑: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