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国外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及启示
作者:金慧峰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能力;启示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非常注重创新教育。日本在1996年7月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上提出了《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咨询报告,强调理科教育重在培养科学素质,应以“重视观察、试验、探索活动等解决问题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取代非科学的“死记公式和试验结果式”的旧教学方式,在培养科学素质的过程中要注意感受、质疑、推理等学习过程。美国一直重视与强调创新教育,在1989年《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中指出: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应根据系统研究并认真验证和亲身体验的原则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应与科学探索精神、科学的价值观融为一体,即应从观察提问开始,而不是灌输现成答案,应使学生积极地运用假设收集和应用证据,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韩国在1995年的《为建立主导世界化、信息化时代的新教育体制》教育改革方案中指出:“中小学实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教育转移,大学由传授现有知识和外来知识的场所向成为科技、文化创新源的方向转移”。可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教育改革方向。
西方各国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都贯穿着创新教育的思想,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一直以来,西方社会把创新精神、敬业精神的培训看作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的法宝。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生存于社会的精神,尤其是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美国与日本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具有完备成熟的创新教育体系,重视职业教育,注重公民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国力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就以美国与日本为例,探讨国外职业教育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职业学校的创新能力培养
美国的教育改革非常注重通过法律来施行,也非常注重对教育大纲的重新设定。美国学者H·A·帕索乌提出,制定符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大纲应遵循以下原则:(1)发展学生的有效思维与运用这些思维的实际技能和技巧。(2)有利于学生吸收经常变化和不断发展的知识以及新的信息和情报,养成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渴望。(3)促进学生养成自由利用必要的文献资料的能力。(4)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促进学生对自己与自然界、文化以及其他事物的理解。日本也很强调教育目标的确立,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按教育目标设计课程、选择教材与教法。
美日两国根据科学的教育大纲和教育目标,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课程设置突出灵活性与应用性
美国各州和当地的中等职业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课程设置,整个课程设置的体系较灵活,力求面广点深,以博促专。学校开设不同层次的必修课供学生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不同进度的班级学习。学校无重点、非重点之分,但每所学校均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除必修课外,还根据自己的优势,开设几种甚至上百种选修课或活动课供学生选择。
日本中等职业学校除了设立众多选修课外,课程设计非常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各科都有专题制作课,由学生选择一个专题在三年级时制作,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发挥其专长与创新意识,并于毕业时将其创作的作品展出,激励学生发展创新意识,提高设计能力。
两国在课程上都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组织中占有重要地位,生产实习、实验、设计等环节受到高度重视,学生有充分的接触实际、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专业确定后进行能力分析与分解,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这个核心,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两国职校课程都表现出对基础理论的要求不高,主要是根据专业能力形成的需要开设理论课程,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整合,采取的整合方式是渗透型的。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理论还不完善,许多办学者只知道办学方向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注重实践教学,但对于具体操作则缺乏了解与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往往把学术性大学的办学经验直接移植过来,使得职业教育理论过深,实用性不强,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这种课程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课程建设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二)教材编写生活化
美国各职业学校的教材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校长决定,但所有教材都注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能和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相联系,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对美国学生而言,一道题往往会有不同的解法和答案,由此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材编写生活化有助于学生直接看到知识的运用价值,促使他们去发现新的运用方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大有好处。
(三)相信每个学生的能力
美日两国的职业课程特别重视个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探讨,以了解个人的特殊才能,使个人的特殊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学校以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为本,相信每个学生均能成功,不管对何种学生,教师都会千方百计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和表扬。
(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美国和日本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师生关系比较平等和融洽。美国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谈话式、讨论式等,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师生共同进行讨论与探索,教师极力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重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能力,表达想法与分享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科技的能力等。美国和日本的职业教育从课程设置到教师指导都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育环境。学生在学校中充满自信和主体精神,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我国职业教育中创新教育思想与教学大纲不一致,不能得到强制实施。在具体教学中,由于课程设置固定单一,学生没有选课自主权,不能发挥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学生没有主动思维的需要和动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因此,应该切实借鉴美国和日本在学校内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从教育的各个环节上落实创新教育。
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学校教育的任务,更需要社会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才会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才会沿着高质高效的道路前进。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国家都非常注重全民创新体系的建立,注重在企业中对员工进行创新能力培训。
美国非常强调企业界在职业教育中的参与与合作。美国的《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要求“扩大地方中小学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使企业为其“今后的生产率和竞争能力投资”,“利用工作场所,使之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积极的学习环境。”工商企业与学校联手搞职业教育,即所谓合作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学校决策、课程编制、教学评价等教育过程,向学校提供指导人员,承担起工作场所中学生的教育任务,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合作职业教育可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也为学校依照人才市场需求调整教育内容提供了参照系,又为企业对未来的就业者进行培训与考察提供了机会,接受合作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大都为有关企业聘用。此外,美国企业内部的职业教育活动也相当可观,例如著名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极其重视公司员工的职业教育,每年用于员工技术培训的经费高达7亿美元以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