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阮慧珊 王少凡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教育信息化浪潮,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入手,正视信息化环境给教师带来的挑战,探讨通过网络远程教育对教师进行在职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
  
  伴随着信息技术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角落与教育信息化潮流的到来,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播者,毋庸置疑,更需要保持不断学习与持续发展的状态,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
  
  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概念理解
  
  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关于教师的地位和工作建议》中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由此引起各国对教师素质的极大关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家教育大会再次指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于是,各国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掀起了一股热潮。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推动教育的发展,从此,教师专业化的方向与重心开始由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对于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教师专业化等同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甚至两个名称可以混用,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有所区别,笔者认同后一种观点。教师专业化应该具有更广的涵义,指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水平提升,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内在的水平提升,是一个持续学习、不断发展的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不断积累,专业技能得到不断提高,专业情感得到不断完善,从而,从新教师成长为熟练型、专家型教师。
  
  信息化环境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教师要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师的角色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者、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的引领者,这就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刻理解与吸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人才观。只有教师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有意识地熟悉与掌握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技术,并整合运用到教学中,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的信息能力得到培养。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具备一般的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因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信息化教学环境对教师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现代信息意识,要及时有效地发现对教学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性、判断的自觉性将极大地影响对信息的获取;(2)教师必须具备熟练使用常见的信息检索工具与检索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驾驭各种信息工具,有利于对信息的获取;(3)教师必须具备处理、利用、创新信息的能力。信息有良莠、真假之分,教师处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应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迅速有效地发现有用信息,并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完成对信息的利用、创新、增值吸收,从而形成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专业素质并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4)教师要有选择有效教学媒体的能力。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学媒体更为丰富,但选择任何一种媒体不是为了追求其先进性,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需要进行选择,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具备选择有效教学媒体的能力尤为重要。
  教师要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在先进教育理念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要素,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信息化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最突出的特征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需要引导学生获取、组织、利用信息,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进行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施,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教师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发展终身学习能力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急剧加快。在一个学习型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生存,教师更应该立足于知识科技的最前沿,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发展终身学习能力。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本身就是一个终身发展的过程,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只有不断汲取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与行为也将成为学生的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信息化环境下,远程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一般采取短期强化培训的方式,形式单一,时间和地点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对于在职教师来讲,职后教育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一方面大部分教师有家庭的束缚,另一方面年龄跨度大,学习需求的差异性也很大。短期培训学习不能自主,需求得不到满足,学习间断也不利于持续化的专业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师教育带来了良好机遇,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依托远程教育,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育博客、bbs等,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远距离的在职专业学习、教师培训与教学交流,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依托互联网突破传统校本培训的局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前,很多学校都很重视并开展了对教师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一种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一种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形式,它将教师培训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结合起来,时间灵活又面向实践教学需要,针对性强,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校本培训不能只是本校培训,仅仅立足于本校的培训,由于培训资源相对有限或缺少专家的引领等因素,有可能导致校本培训的局限性。因此,应该依托网络,突破传统时空的界限,加强本校教师之间、校际教师之间甚至省际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首先,利用网络可实现校本培训的资源共享。各个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一定差异,特别是对于边远山村、西部地区的学校而言,资源更是匮乏。因此,可以通过网络,将国内外优秀教师的授课录像、专家讲座、专家与教师之间的对话等等上传到网络上,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次,通过网络可促进教师校本培训的合作学习、交流与反思。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交流,校本培训应加强教师与同行、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交流,网络则为这样的合作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博客、bbs平台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与教育教学反思,讲述自己的教育生活事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教育见解,在总结经验过程中提高自己;同时也可听取同行、专家的意见,借鉴他人的教育经验,在尊重同行、借鉴同行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在与专家平等对话、教学相长过程中不断成长。因此,校本培训依托网络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使教师之间的学习合作与经验共享、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对话交流、专题讨论随时随地进行,能极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网络远程教育有利于在职教师的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学习,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靠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校本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因此,在当今社会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需要经常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在职教师的时间有限,而学科知识更新很快,传统的、间断性的进修方式已不适用,教师需要一个可以解决工学矛盾又能持续学习的平台。信息化环境通过网络给教师的在职进修创造了一个能自主安排的个别化学习环境,不同年龄跨度、不同需求层次的教师可以自定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登陆到相关的教师在职教育站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程,从而可以系统地、渐进地、持续地促进自身的知识更新与技能提高,有效地促进教师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究,2001,(11).
  [2]王奕标.数字化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平台[J].中小学电教,2004,(4).
  [3]宋广文,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7).
  [4]陈永跃.终身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9).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