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新形势下《地下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陈俊杰 张光胜 魏峰远 王庆林




  数年来,通过在人防工程内模拟地下导线测量、地下水准测量、地下三角高程测量、陀螺定向、地下工程放样等科目的实习,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使地下工程测量实习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实战化。目前,在防空地道实习基地内共有首级控制导线点24个,次级控制导线点50个,地下水准点48个,陀螺定向基线10条,极大缓解了实习难以安排的困难。
  
  实践的效果
  
  通过《地下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深化了教学改革,加大了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巩固了课堂理论知识,优化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拓宽了专业口径,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几年来,学校教师不断地将《地下工程测量》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实习资金保障方面,《地下工程测量》实习若到生产单位进行,需要付管理费、讲课费、住宿费、乘车费、占用巷道井筒费等多项费用。而学生在已建成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按学生每人次实习平均节约300元计算,到2005年为止,3000名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已累计为学校节约实习经费90万元,在目前学校实习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其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在教学与科研结合方面,1998年,《地下工程测量》课程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测量工程系一些教师所做的科研项目“地下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于2000年获河南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并于2001年通过了河南省教育厅的鉴定。
  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过《地下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锻炼,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许多毕业生在隧道工程、地铁工程、矿山工程等地下工程测量中显示出了较强的业务素质。在2004年河南理工大学本科评估过程中,通过教学测评和学生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地下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效果优秀,得到了相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探索永无止境,高度永远是一个变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开拓,妙在优化。对《地下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我们做出了大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更应当高瞻远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顾和和,张绍良,马昌忠,等.地下工程测量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矿山测量,2004,(3).
  [2]张绍良,赵宗堂.论采矿专业《测量学》的教学改革[J].矿山测量,1998,(4).
  [3]赫建忠.我国矿山测量技术的新进展[J].测绘通报,1999,(10).
  [4]张国良,朱家钰,顾和和.地下工程测量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