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

作者:曹盛华




  其次,培养语感,提高效率。英语界的名人王振光是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批“自考生”,他完全靠自学拿到了英语自考毕业证书。凭着这个证书,他1990年考上北京大学英语系研究生。读自考英语前,王振光没有学过英语。中专毕业后,他在老家韶阳市一个县城教书,通往大山外的,只有一条在山谷间蜿蜒的公路。交通、信息、文化的闭塞,让王振光走了不少弯路,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王振光考高“自考”时,在家里读英语,一群小孩子围着他观看,没人听得懂!王振光说,参加自学考试,最大的益处,就是给了他一生受用的学习能力。他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称为“超觉学习法”,让考生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语感,迅速提高英语学习、应用的能力,尤其适合自考生中基础薄弱的人群。他认为:英语学习的关键是养成“背诵”的好习惯。“注意你的思想,他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他会变成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他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他会变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他将决定你的命运。”我们完全可以说,“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英语学习如能养成大声朗读,熟读成诵的好习惯,英语学习将是浑然天成,无师自通。英语背诵可先从背课文开始。王振光说,“只有把课本中的精读课文背熟,考生才能胸中有货,才能用时出口成章。对英语基础差的考生,这是培养语感的一个关键步骤。”背课本,看上去是个出力不讨好的方法,考试决定着现在学习的方式,背课本离考试太远了。王振光认为,其实恰恰不是这样,太注重目的,反而会被目的困住。只盯着考试,就会觉得学习非常累,非常无聊,最终学不下去。有了语感,才能对英语真正有兴趣。王振光说,背书也有诀窍,要一段一段背,背一会儿就及时回去复习。三遍书背下来,就一定要把课本拿开,自己大声背诵。觉得顺利了,就加快语速,直到非常流利。王振光说,大家说语言的时候,其实很少考虑语法逻辑结构,是否听懂、会说完全靠语感。背书的时候,可以先听磁带,跟着磁带读,这样就从耳到心,从声到意,心脑并用,听说的语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再次,日积月累,水到渠成。学英语,最让人感到头痛的是英语的单词量过于庞大。很多学生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单词,整天抱着厚厚的牛津大辞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苦啃。王振光说,这种学习方法,实在是学生们自己吓唬自己,故意找苦吃,最终导致对英语彻底失去了兴趣。他强调背单词的时候,不要重复诵读,在还没有忘记的时候,一直重复朗读,只是做无用功。诵读时一定要把词义与语境结合起来记忆。英语学习,强调在遗忘曲线规律下重复的频率,而不是一时的强度。他建议英语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划定一个范围,每背诵一遍,某个单词可能只用几秒钟,但过一段时间,在快忘记的时候重新拾起,多重复几次,就不会再忘记。这样的背诵,才能提高效率,降低遗忘率。所以说,如果一个人想要下决心提高语言能力,就必须先有长时间坚持不懈的恒心和毅力。无论是语言天赋很高的人,还是普通人群,凡是在第二语言上达到相当水平(不只是简单的会话,而是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人,必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李阳,比如考夫曼,莫不如此。如果每天用时更长,比如一天五小时,甚至八小时、十小时,那么,效果就会更好,也许不到一年就能实现突破。这里所用的小时数,不是随便地浪费过去,而是真正在听、在记、在诵读、在默写、在对话、在练习。不这样下苦功,把语言学习形容得很轻松,有时间学,没时间不学;容易的学,难的不学;学时不集中精力,不下苦功夫诵读,是绝对不可能突破的。几十年下来也不会突破。因此,只有坚持不懈,日积月累,词汇量才能逐渐提高,对英语的感悟和反应能力才会更快,听力和阅读水平才会随之提高。
  在迄今为止林林总总的英语学习法中,我更赞成考夫曼先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在《语言家》一书中,他提倡以听为先,反复听同样内容,多次重复之后达到耳熟能详的程度;同时他还要求:一定要边听边读,掌握大量单词和短语,并将学到的新语汇用到口语和写作中,他本人就是这种方法的成功实践者。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不要把知识当成技能来看待。英语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相关的构词、造句、写作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和技巧。可以毫不含糊地说,英语学习是一项技能。要学会一项技能,核心问题是练,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学外语当然比学骑自行车要复杂得多,光看语法书,默背单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练,要把知识变成技能。知道怎么做不等于实际上会做。从知道怎么做到实际会做中间有个反复练习的环节,也就是苦功夫。学技能所遵循的原则是“做中得学(learning by doing)”。再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果不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取得进步。只有听过大量的语音纯正、语调、语速自然地道的英美文章后,强化背诵,形成对新语言准确的吸收和对语感的快速领悟,最终有一天你的英语会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且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也自然而然如同母语了。
  
  作者简介:
  曹盛华(1965—),女,河南平顶山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和商务英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