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段世年 刘 涛




  摘要: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建设中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建设、教材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建设;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迅速膨胀,导致城市交通拥挤、大气污染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一些大城市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特别是轻型轨道列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南京等城市先后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这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鉴于此,我院依托原有的铁道车辆、电力机车专业,于2004年开设了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并在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及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一)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的应用与实作,其主要任务是实施已完成的设计、规划和决策,并将其转化为产品。由于工作在生产一线,既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理论,更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我院在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教学计划时,首先成立了以专业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成员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指导专业发展的方向。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和专业教材建设等进行指导。二是组织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到当时全国唯一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参观学习。三是组织专业教师到上海地铁公司、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深圳、南京地铁公司等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岗位的设置、岗位技能的要求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列车驾驶、车辆运用及车辆检修三个方面的工作。通过参观、学习、调研,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技术领域和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服务于生产、运用、管理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以“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二)改革传统课程设置模式和教学内容,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学生岗位能力要求及综合能力的发展,我们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经专业指导委员会认证,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改变了传统课程体系设置模式。采用“2.5+0.5”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分成三大模块: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减少了一些课程在理论上的重复,将一些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采取“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设置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及电子技术》、《单片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技能鉴定综合实训》等主要课程,突出了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达到1∶1,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该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内容必须反映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内涵的多样化和技术发展的要求。我们把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每门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都安排1~2周集中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边讲边练,使学生对所教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巩固理论,同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通过实训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在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建设中,学院依托校园网,构建以网络为平台的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评教”这个栏目把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加强教师和学生信息的沟通,缩短信息反馈的周期,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一向是学院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环节,有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是评定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标准。我院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奖励措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保护他们进行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一是支持教师的进修、外出学习,参与产学研结合、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在每学期结束后都要求专业教师到现场参观学习,了解生产现场,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使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二是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对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给与政策上的支持。笔者所在教研室的8位教师中有5位攻读在职研究生;三是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给他们压力,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参与科研与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培养“双师型”青年教师。专业的建设过程也是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主讲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思想在专业建设中对青年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使全体教师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和谐的梯队,使老教师的经验与青年教师的活力相得益彰,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四)以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为依托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遵循“以教为中心”的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唯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知识的积累,教学手段单一,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少教师的全部教具,学生以通过考试为学习的主要目的。这显然难以达到高职教育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要求。
  我院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贯穿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将启发式、发现式和讲授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教学手段上,要改变现代化教学手段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远程通信等现代技术,改变传统教学的局限与不足;加强实验室、模拟实训室的建设,发挥它们在课程教学中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作用;加大课程教学课件开发,使其成为精品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支撑,确保高质量的教学。
  
  (五)依托企业,加强专业教材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作为新专业,专业教材的建设一直是学院进行该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由于尚没有较可行的专业教材,学院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教材编写组,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广泛收集相关出版资料、职工现场培训教材、厂家的产品说明书及国外出版的相关资料,编写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等专业课教材。学院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材建设作为一项教学改革的课题正式在全校教改课题中立项,在资金、人力、教材出版等方面积极予以支持。教材先作为校内讲义在我院04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使用,而后积极与中国铁道出版社合作,申报国家“十一五”规划出版教材。
  
  (六)加强与行业内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
  随着许多大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开通,沪杭、京沪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市场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面对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良好局面,学院并不是采取等的方式,而是采取主动走出去的策略,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能力的要求,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学院先后派出人员到株洲电力机车厂,南京浦镇车辆厂,上海、南京、广州、深圳地铁公司等单位推荐毕业生就业。我院04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56名学生(占该专业毕业生总人数近70%)与上述单位签订了就业意向协议。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同实现双赢。一方面企业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人员和场地,解决学院实习地点联系困难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还可以为学院的专业建设提供指导;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职工培训费用,高技能的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保证。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作为一门新开设的专业,其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应坚持以培养高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主动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办出有高职特色的专业。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冬生.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J].职教论坛,2006,(2).
  [3]耿献文.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
  [4]张中央等.电力机车专业教改试点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5,(10).
  作者简介:
  段世年(1963—),男,江西泰和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