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裴凤琴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的背景
旅游业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拉动内需、解决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的朝阳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受过正规培训或系统教育的从业人员。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导游服务、饭店服务等基本操作能力及旅行社经营管理与饭店管理基本知识,能够胜任旅游服务行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就业岗位是面向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企业单位,从事旅行社管理工作、导游工作、饭店基层管理工作和基层服务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重点接受旅游管理及旅游基层服务操作技能的专业化、职业化训练。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毕业生应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素质:(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具备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2)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旅游管理方面的常规实践操作技能;(3)熟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具备熟练的微机操作能力,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及专业应用软件;(5)具备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能查阅相关外文资料。(6)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虽然目前所有职业院校都面临生源质量的问题,但对于旅游专业而言,生源的总体质量要强于其他专业。旅游专业的学生一般面容姣好,聪明伶俐,经过高中学习或参加过专业对口考试,基本素质已达到要求,经过专业教育后,懂礼貌、会说话、讨人喜欢是他们最大的优点,这也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较好的原因之一。旅游专业的学生大都属于外向型性格,热情、活泼、好动,喜欢交流,经过职业素质的培养,一般懂理节,会忍让,服从意识和服务意识较强,有比较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但作为高职学生,也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对他人的评价比较敏感。旅游虽然是一门边缘学科,但却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因此,旅游专业的教师在教书育人上应充分考虑专业本身的特点,实施“差别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旅游人才。面对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及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成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
旅游管理人才的素质与能力
旅游管理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可通过下页表加以分析与分解。
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教学内容、培养方式是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其中,课程与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教育应坚持“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紧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有效落实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适合传统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多,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少,设课重复,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体系。为此,应在以下方面加以改革。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划分能力群组,整合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往往会导致教学内容重复,知识的内在联系不紧密,不利于形成贯通的专业知识体系。例如,在酒店餐饮管理课程中,酒水这一知识点在餐饮管理概论、餐厅服务、宴会设计、菜单设计、酒吧经营、调酒技术等课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而且一门课一个讲法,使学生无所适从。因此,应该以各专业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划分出知识能力、技术能力、素质能力等不同的能力群组,每一群组由不同的具体项目组成,每一项目落实到具体的课程章节中,形成统一的规划和优化的体系。
围绕核心抓效率,改革教学方法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旅游行业应具备的创新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此外,还可将一些新技术用于旅游教学实践中,如可运用酒店、旅行社经营软件让学生进行实战模拟,运用互联网让学生进行全球询价演练等。对旅游专业必不可少的各种实操技能则可现场摄录下来,然后重放,还可进行前后效果的对比,让学生看到自己操作的不足,以提高教学效果。
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至少可以发挥三方面的作用。首先,可极大地扩充信息量。如在讲授旅游资源课程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电视等各种手段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其次,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让学生进一步接近国际旅游业务,提高其未来的职业适应性,如可训练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查询、模拟旅游预订;再次,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师更加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而非仅限于传授知识,并可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
2.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将创新的想法付诸实施。通过实习实践,可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提高组织能力和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承担旅游景点全程导游工作。例如,安排学生到附近的景点进行导游讲解,全程由学生自己按照导游工作程序进行,是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3.优化课程设计
要提高教学质量,科学的课程设计必不可少。旅游专业的课程不宜太多,但绝不意味着对课程进行简单删减,而应根据培养目标进行优化,使知识保持系统化,不能让学生感到零散或无所适从。例如,旅游英语专业可根据教学实践,全面系统地改进课程设置体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心,对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调整,使专业课程真正起到导航的作用。
4.创新教学评价
要创新和改革旅游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以学生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注意避免评价方法与方式单一,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比如对于托盘、斟酒、上菜、导游等技能,应把评价重点放在操作过程中,对于餐巾折花、客房清扫、铺床等技能,则应把评价重点放在操作成果上。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增强每一位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与改进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
5.鼓励学生考证
教师要鼓励并组织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特别是国家承认的各类证书,如导游资格证书、厨师资格证书等,通过考证巩固学习内容,为获得满意的职业岗位打下基础。
实践教学环节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基本上保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1∶1的比例。校内实践环节要强调仿真性,从场所布置、设施设备、实操着装、职业语言、操作流程、时间控制等方面都要尽量模仿行业和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受到职业气氛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其职业适应性。校内实践还要与相应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校外实践环节周期长、实用性强,应在实习前与企业一起做好详细的实习计划,对学生在实习中要完成的能力目标、要了解的行业知识、要掌握的行业技能等都要细化到岗位,并应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在实习期间要加强跟踪,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实习计划,适时指导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习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找出需要弥补、提高的方面,并按标准严格考核,提高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
将职业意识与人文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旅游业面对来自各国、各地的客人,每个从业人员都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其知识面的广博,处理事务的能力,道德水准等都比其他行业体现得更直接、更具体。只有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开展文化讲座、组织社团活动、增设人文素质专门课程等有效手段相配合,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三)建设适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师队伍
旅游业是与市场联系相当紧密的行业,国外较成熟的旅游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至少不低于五年的行业高层管理经验,专业知识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与业界联系紧密。我们的教师在这方面较为欠缺,天天讲管理,却没有企业低、中、高层的实际管理经验,授课内容与实践脱节,难以真正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是一个全员参与、长久持续的任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应主动关注热点企业,进行跟踪调研,提出能使企业受益的报告与策划,与企业建立起密切联系。其次,根据旅游业发展趋势,旅游企业的若干业务在未来都有外包的可能,如旅游线路策划、旅游顾问、酒店公关活动策划等,旅游专业的教师可以成立项目小组,承接业务,与旅游企业实时互动,拓展职业能力,成为专业教师加行业项目师的“双师型”教师。再次,要根据行业特点,建设复合型教师队伍,使教师既擅长学术研究与技能操作,又具有较强的行业联系能力与项目运作能力,组成富于理论、实操、实战能力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