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实施柔性教育 强化能力培养
作者:李鲁平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柔性教育;能力培养
面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职业教育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使职业教育的改革变得更为必要和迫切。针对市场经济对人才要求的特点,职业教育首先要转变办学理念,重新界定办学的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能适应岗位变化要求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主要途径是改革创新,实施柔性教育,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创新教育模式。
改革创新,实施柔性教育
柔性教育就是针对知识更新加快、技术进步、市场经济发展、就业岗位的不断变化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使职业教育的教学制度、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均具有一定的柔性。柔性教育的理念是:强调教育的弹性和灵活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开发,强调学生应对客观环境变化的能力,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意识、适应岗位变化能力的培养。
实施柔性教育,要求专业教学计划柔性化,并且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体现柔性,改变现在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情况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会使教学不能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课程可能要根据实际需要作出调整,专业可能随时变动。因此,教学内容除了要根据市场变化外,还要随时增加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另外,随着市场环境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目标也必须随之变化,教学计划必须考虑到各种变数的影响,具备足够的柔性与弹性。
实施柔性教育,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依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灵活地组织教育教学,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实行以学分制为主体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这种弹性化制度容易实现教学计划的调整,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选修科目,促进个性与能力的发展。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主要思路就是将各学科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各个知识点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按必修课、选修课加以组合,构成模块,由不同模块的有机结合形成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通过调整、增删单元和模块,可实现教学内容与专业方向的调整改变。在此基础上可以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形成全日制教育、“双元制”教育、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多元化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使教学与企业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有利于技能人才的培养。
实施柔性教育,要求保持各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职业性与先进性,保证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为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夯实基础。要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要设置各门课程及教学内容,应本着“必需、够用、实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决删除不必要的科目和内容,使各门课程的设置、内容与培养目标相一致,与时代的进步相适应。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善于继承、学习、运用、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要改变落后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采用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得到最好的解释与表述。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率。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技术、探索真理、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理论课教学应最大限度利用情境教学、直观教学的方法,淡化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界限,注重前沿技术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个人、社会及职业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变化,成为能力全面的发展型人才。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是训练与积累,就是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保证训练时间。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分为三部分,即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厂实习)。有的学校则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基本操作训练、综合课题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厂实习)。我校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已经调整到1.5︰1,从这个比例中可看出实习教学的重要性,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实习课的时间,而是应该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专业状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经过一定期限的训练与积累,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要根据能力培养规律,在基本操作训练、综合课题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厂实习)四个阶段中完成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过程。
基本操作训练阶段基本操作技能是学生专业能力的基本要素,是培训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操作基本功的训练,通过强化练习,使其熟练地掌握好基本技能,为综合课题训练打下基础。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每项基本功进行讲解、分析、示范、巡回指导,学生要加强训练、认识、体会,掌握每项操作技能。在训练中,学生之间应相互帮助,师生之间应相互交流,如此学生会较快地熟悉操作的要领,经过反复练习,形成能力。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增强纪律性,增进师生、学生之间的信任和了解,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综合课题训练阶段学生经过基本操作训练后进入综合课题训练阶段。在这个阶段,要进一步提高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促进各项技能的灵活运用。同时,在每个综合课题的训练中,要通过对课题的技术、结构、精度、工艺分析与加工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
生产实习阶段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入产品生产实习阶段,将专业技能应用到生产中,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与创新能力。生产实习要选择适合学生能力水平、有助于其能力提高、又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威海技术学院机械类各专业的生产实习产品是Z4012台式钻床和快换刀架装配,这些产品的生产,从每一种零件的加工到整机的装配、调整、试车、检测、包装入库,全过程均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学生真实地感到自己能加工出各种合格零件,装配出合格的机床,很有成就感,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技术、练习技能的兴趣,促进了理论课与实习课的融合,进一步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到了工厂管理知识,培养了学生探索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专业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
毕业实习阶段(工厂实习)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实习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学生的技能与独立工作能力已具备一定的水平,这时他们面临择业问题,迫切需要了解工厂、企业的情况,因此,工厂实习这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工厂实习,可使学生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开阔视野,毕业后能较快地与社会接轨,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必然会受到企业的欢迎与市场的青睐。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学校就会越办越兴旺。
参考文献:
[1]杨黎明.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