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浅谈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作者:张清艳




  摘要: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个性为目标,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活动。文章阐述了创新教育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机械专业;教学;创新教育
  
  何为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个性为目标,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应是主力军。作为一名机械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加强创新教育,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疑”是创新的关键。许多发明创造正是从“疑”开始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学时首先要精心创设问题,所创设的问题应能针对学生的疑难之处和所教知识的重点,富有现实意义和启发性、开放性,有恰当的问题探索空间。例如在讲解《液压传动》学科中的压力损失类型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暖气管道的曲折和粗细,然后再加以分析:哪段产生的压力损失是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最后由学生总结出压力损失的概念,在分析理解中得以掌握概念。
  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质疑。如讲到滑移齿轮变速机构时,先用模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在生活中滑移齿轮变速机构的应用有哪些实例,而后引导学生分析它是怎样实现变速的,与学生共同分析其变速原理,让学生在探求过程中获得知识。
  要引导学生主动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创造性地释疑。例如,在讲解“制动器”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尤里卡博士做了一个实验——让一个自行车赛冠军在平地上快速骑车,然后刹车,请大家选择使自行车快速制动的最有效的方法:A刹前闸;B刹后闸;C先刹前闸,后刹后闸;D先刹后闸,后刹前闸。课堂立即活跃起来,立即发表意见。选“D”的学生最多。尤里卡博士的答案是“C”。在学生对答案感到好奇时,我开始了“制动器”的教学。制动器的形式有锥形、带状、闸瓦式等等。可请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制动实例。
  
  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体现。
  我在讲到零件的表达方法时,将学生各种表达方案公布出来,让他们相互之间进行比较,指出优缺点,最后选出最理想的方案。
  如讲到零件图和装配图时,对某些工艺结构可以作一些与原来不同的假设,比较原来的设计方案是否最佳?能否进行改进?
  再如讲轴的结构设计时,首先,教师提出设计思想,并强调三个基本要求:轴上零件能牢固可靠地相对固定;便于加工和减少应力集中;轴上零件装拆方便。然后,由学生提出方案,凡满足以上三个要求者,均属合格方案。接着,由学生分析哪种设计方案更合理。最后,让学生估算轴径。如各级低数轴的轴径d可按同级齿轮的中心距a来估算,其经验公式为d=0.3~0.4a。面对取值范围内的几个标准值,许多学生不敢决定,要求教师确定。我告诉学生:“这是经验公式,是实践中产生的公式。这几个标准值都是答案,取小值经济些,取大值更安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一个答案。在实际设计中,还要考虑诸如工作条件、使用材料以及设计人员的思路等多方面因素,才能最后确定设计方案。”这样引导学生思考,意在把学生从接受灌输的被动局面转变为通过引导获得发展的主动局面。
  
  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有正确的学生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才,更相信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使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好的学生同步发展。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内容由浅入深。在讲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计算时,要求学生掌握计算公式,不同题型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例如:已知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齿数z=10,模数m=2mm,求圆柱齿轮的分度圆直径。该题可直接由公式d=mz求解,可由基础偏差的学生完成。再如:已知一标准齿圆柱齿轮齿数z=10,齿距p=628mm,求该齿轮顶圆直径。该题已知模数没有给出,而需通过公式m=p/3.14间接求出模数,再由公式da=m(z+2)求出顶圆直径,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然后再给基础较差的学生讲解一遍,使学生共同掌握知识点,为每个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
  (三)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教育工作的基础,课前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保证在课堂上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应把微笑带进课堂。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大都是16~18周岁,自控能力差,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信心不足,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因此,教师要用和蔼可亲的笑容给他们以关爱、帮助和温暖,引起彼此心灵的共鸣,同时对他们既热情又严肃地提出希望和要求,以此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师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教学中对他们进行激励教育,讲解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让学生明确成为一名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确定正确的方向,在学习中不断钻研,不断提升创造意识和精神。
  (五)自信心是产生创造动机的基础,只有自信的人才有创造愿望、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让学生扮演“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让学生主动报名当“教师”,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像真正的教师一样,给学生分析题目、操作演示、组织讨论、安排同学回答问题等。
  总之,在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
  张清艳(1965—),女,河北盐山人,黑龙江技师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