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园林植物保护》课堂实践教学初探
作者:刘兴元
关键词:实践教学;园林植物保护
《园林植物保护》是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实践性强。在教学中,必须紧扣高职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一方面根据能力的要求组织知识传授,另一方面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通过传授知识来影响能力的形成,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使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能解决园林绿化管护的生产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都必须坚持能力本位,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园林植物保护》课堂实践教学是调动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理解、掌握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治理措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一个教学班是由几十名学生和教师构成的集体,几十名学生在一次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多种多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贯彻实践性原则,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进行信息交流,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开展课堂讨论和课堂实践。
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强调教育的开放性和服务意识,强调师生的双向沟通、合作和交流。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是抱怨《园林植物保护》理论课形散而枯燥,不能使学生持久记忆,得不到学生的关注,教学效果自然不好。究其原因,是我们把教学当作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活动过多,学生活动过少,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掩盖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要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才能搞好课堂实践教学。如讲授“化学防治”一节时,针对具体的病虫害(如山茶炭疽病)讲解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施药器械的确定,具体农药的稀释、喷洒作业及注意事项。教师边讲边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实践,反复练习。这样学生感觉学得轻松,掌握知识也很牢固。
“讲”、“读”、“议”、“练”、“查”教学环节的含义
“讲”是指教师精心设计,注重迁移,揭示矛盾,引入课题,给学生以启发、引导、点拨、解惑、总结。“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读”是指学生在课内根据教师揭示的矛盾,阅读教材,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议”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讨论解决矛盾的方法,展现思维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练”是指让学生在课内完成由教师组织和安排的题目,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查”是指教师根据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学科的整体结构安排的小测验。
要有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
利用实物、模型、录像等进行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如讲昆虫分类时,不少学生不能区分瓢甲科与叶甲科,见到半球形的就认为是瓢虫。如果教师能够告诉学生两者体形相似关键是两者跗节的不同——瓢甲科为隐四节,叶甲科为隐五节,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验证,学生就容易记忆,印象也深刻。
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多媒体技术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加深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我们可以用动画来模拟昆虫的运动、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昆虫奥妙世界的求知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将课堂与生产第一线有机结合,搞好现场教学在介绍病虫害的症状类型时,教师往往费尽口舌,有些学生还是分不清,往往一看到叶面上有褪色斑点就叫叶斑病。如果组织学生到现场先听讲解,然后由学生自己观察,学生对知识就一目了然。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理论内容比较枯燥,我们可以补充生动有趣的材料使教学内容通俗化、形象化。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的变化,使之产生兴趣。同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激发出更高的兴趣。如在讲授昆虫与食物的关系时向学生提出:“昆虫为什么尽量选择三碳植物而回避四碳植物?”“马尾松毛虫为何喜食老针叶?”“90%的叶片被食是否还有化学防治的必要?”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营造了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气氛,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