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对提高职校学生技能水平的思考
作者:徐益清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标准
对于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企业后不能独当一面的问题,有效的应对之策就是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又能适应企业更加细化的岗位需求,还能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可谓一举三得。但事实是,学生的技能证书考来考去,“年年岁岁花相似”,虽然表面上看多开了几朵“花”,却有越开越小的感觉。何以如此呢?
问题的答案可以归纳为两种,即有证无实或证岗脱钩。细细分析,前一种答案应更为确切,而后一种答案则多了一些托词的嫌疑。以工科类专业为例,理工科的学生对许多知识的学习,最终应归结到逻辑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养成,对于许多问题,只要理解了“因”,就能够由“因”及“果”,推出结论,如果有师傅稍作点拨,问题将更容易解决。技能学习也是如此,一方面有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作铺垫,另一方面有企业师傅的现场指导,考虑到智力等因素,保守的估计,应该有超过80%的学生能胜任岗位,就是剩下的20%学生,在相对较短的一段实习时间里,也应该比农民工或非技术工人强得多,何以农民工能立足于各行各业,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却不能在企业站稳脚跟呢?
看来,花气力分析与解决有证无实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很多学校在对外宣传时往往乐于展示其现有的实习实验设施,详尽地介绍现有设备的总投入和今后若干年内的硬件配备计划,似乎硬件设备的配置可以决定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可以标志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学校的硬件设施是不可能始终完全到位的。那么,在学校管理方面做文章,在教学过程与实验环节中理思路,是否能弥补硬件的不足,是否能改善有证无实的弊端呢?
如果按照教学大纲的实验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项实验教学,提升技能证书的含金量应是顺理成章的,同时,通过教学环节的适当调整,也能相对减轻近几年由于生源急剧膨胀所带来的对学校实习教学环节的巨大压力。但实际上许多中专学校与高职院校在实验教学这个环节上都存在一定的缺口,即使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做足了实验,也是走过场的成分多,学生的实验技能中水分较多。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主观上回避实验课,对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只是按要求完成,教师本身缺乏主动性。一是课前准备麻烦,要填写各种单据,熟悉实验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二是课堂秩序难管理,需要经常维持实习纪律;三是实验的工作量很大,既要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技术性问题,又要关注仪器的使用情况。工作认真的教师一次实验课下来就会感觉身心疲惫,因此走过场的教师越来越多,实验仪器、仪表经常损坏,学生实习如同游戏,做与没做没有什么区别。
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的。如何使教师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应对,使学生由漠然视之变为积极配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质量呢?
首先,要根据学校的客观实际修订实验教学评价体系,通过严谨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师生加以引导与约束。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根据各学校实验室的硬件配备情况,比较科学地确定教学计划中的实验数量,明确实验在课程(学分)中所占的权重,制定并贯彻执行实验过程中的监督、抽查机制,针对不同专业的实验课实行专人专门随堂听课制度。另外,对任课教师实验前后的登记、每一个实验教案、每一次实验报告的检查制度和对学生实验课程不及格的补考机制等都不可或缺。还要建立细化的每个实验的技能评价标准,对每个实验课前准备的要求;实验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相关技能;每项技能的过关评价方式;技能不过关的再评价机制;一个实验中可细分为哪几项技能;哪些属于一般技能,哪些属于较高的技能,哪些属于有难度的技能,哪些属于创新技能等等,要进行分门别类,梳理归纳,形成任务明确的书面文件,以利于师生的量化操作。当然,在整理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多、学科杂、范围广,工作量颇大,在没有相关参照系的情况下制定出可行的评价体系实非易事。但只要上下齐心,各部门协调配合,群策群力,一定能“修成正果”。较好的方式是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由几所学校或一个区域内的相关单位共同完成。
其次,要提高任课教师上实验课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激励机制要跟上,一堂学生实际动手的实验课相比一堂理论课要费时、费力、费心思,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考核评价机制保障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可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适度提高教师实验课的单课时工作量;二是不提高单课时工作量,而采用同时安排两个任课教师或一个教师与一个专职实验员配合的方式担任实验课教学;三是既不提高单课时工作量,也不多安排教师,而是鼓励专业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对达到“双师型”标准的教师给予相当的津贴待遇,以激励其自觉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从对提高学生技能的角度来看,笔者更倾向于采取第二种方式,考虑到学生实验时技能的指导和逐项考核,安排两个教师是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当然,在职业学校教师缺编普遍严重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教师的合理化安排与分工,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总之,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先进的硬件设施固然重要,但相对于每个基本技能实践环节的真正落实到位,硬件设施的配备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落实每个基本技能实践环节则是要花大力气的一项长期的日常性工作。从更深一层意义上讲,由于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功能定位不同,历来存在着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不一致的矛盾。如果能在教学中解决每个基本技能实践环节的落实问题,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现行的划分过细的职业资格认证与相对较为宽泛的学校专业设置之间难以协调统一的矛盾。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