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高职院校增强荣辱观教育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国春




  摘要: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深远。高职院校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过程中,应紧密联系学校的实际,增强针对性,有的放矢,抓好“五个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育实效,培养出具有正确荣辱观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针对性
  
  胡锦涛同志提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发表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反响。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深远。高职院校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过程中,应增强针对性,紧密联系高职院校的实际,抓住特点,突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正确荣辱观的高技能人才。
  
  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针对性的现实意义
  
  增强针对性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内涵的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短短八句话,112个字,正反对比,既有侧重点,又有针对性。“八荣八耻”实际上涉及的是社会生活内容的八个方面,所强调的是八个方面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把祖国、人民、科学、勤劳、团结、诚信、法纪、奋斗作为当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项要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操作价值,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化。荣与辱是一种价值判断与导向,是个体道德修炼与发展的内在心理机制,是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凡是利人、利民、利国的行为都属于“善”,凡是害人、害民、害国的行为均属于“恶”。“八荣八耻”指出了当今社会最需要倡导的八种“善”,也点明了对社会危害最大的八种“害”。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就是当今我国人民需要建立和坚持的共同价值观。八句话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互动相关,又各有侧重,各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也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施教,增强针对性。
  增强针对性是高职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要求任何情感都是一种心理体验,道德情感也不例外,心理不同,情感各异。高职学生绝大部分处于发育成长的年龄段,认知水平与情感意志均处于由稚嫩到成熟、由动荡到稳定、由低级到高级的临界点,且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依赖性较强,个人意识、自主意识较浓。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高职生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心理素质比较脆弱,要么自暴自弃,要么自高自大。他们对有意识的正面教育、引导、说服往往不感兴趣,产生排斥心理,或者被迫接受,但实际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这些特点决定了对高职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必须选准切入点,突出针对性,因材施教。
  增强针对性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育为先。高职院校应该做到两个加强,即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操作技能培养。“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报效国家是高职学生成长的目标和价值的体现;勤奋学习、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高职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求;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艰苦奋斗是高职学生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对照“八荣八耻”的标准,还有少数高职学生或认识不足,或知行不一。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时,必须针对现实问题与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高职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做到“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育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高职院校应该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抓好“五个结合”。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两课”教学结合高职院校的“两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要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三进”工作。“两课”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要丰富与拓展“两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内容,积极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把“八荣八耻”的具体提法、时代背景、现实意义和一些新闻评论讲深讲透。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应该旗帜鲜明地提倡服务人民、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反对背离人民、好逸恶劳、骄奢淫逸、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要告诫学生,只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过硬的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人才才能受得社会的青睐。高职院校要在组织“两课”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上,制定与时俱进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特点的“两课”教材与补充讲义,使新教材既弘扬传统美德又体现时代精神。要改进“两课”教学方法,克服传统德育方法的诸多弊端,从“知识”转向“故事”,从“灌输”转向“对话”,从“大道理”转向“小细节”,从“感悟”转向“践行”,引导学生将学与用、知与行统一起来。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结合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高级意识和情感的形成,需要文化底蕴,要靠文化涵育。尽管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基础参差不齐,甚至普遍偏低,但在对他们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时,仍要坚持“文道合一”。语文、历史、外语要渗透爱国主义精神,体育要渗透集体主义精神,理工科类课程要渗透经济道德、科技道德、生态道德、国际生活道德内容。高职院校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中国历史、文化等内容的选修课和讲座,通过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其道德修养,培养其人文精神。一切文化课程都可以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一切素质教育都能够对高职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与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的形成,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两手都要硬。在软环境方面,要清除校园污染,净化校园。首先要从思想上反污染,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其次要从行为上反污染,遵守纪律,团结友善,杜绝各种不文明的言行;再次要从学术上反污染,做作业、做实验、写论文和考试要反对弄虚作假,讲诚实,守信用;最后要从环境上反污染,讲究卫生,珍惜一草一木,爱护校园环境。要充分利用校报、校刊、广播、电视、黑板报、橱窗、标语警示牌等校园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在整个校园营造一种浓厚的“荣荣耻耻”的道德氛围。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开展实践活动,寓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内容于实践活动之中,不仅符合青年学生活泼开朗、喜爱活动的生理、心理特点,而且一般涉及范围较广、参加人数较多,能够造成一定的声势,获得知识灌输与正面说教所达不到的理想效果。理论指导实践,但绝不能代替实践。知道为智,体道为德。高职院校要注重在实践教育环节中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道德知识、理论与校内外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在校内活动中,可以利用助学贷款的宣传动员,加深学生对诚实守信的认识与体会;利用毕业生个人发展道路的选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寝室评比、爱心捐助、班级互赠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团结互助意识。在校外社会实践中,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以及学雷锋活动、义务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和习惯,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弘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文明;通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和社会调查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自我、感受社会,关注人群、了解社会。理解并学会调节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还可以结合高职学生所学专业,引导学生学习与实践职业道德,体验生活的艰辛,培养艰苦奋斗的道德品质。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师德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效果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严峻的师资问题,表现为教师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针对这种状况,高职院校应通过引进、明责、严管、培养、提高等措施,尽快充实师资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与工作绩效。尤其要严格选拔和任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的政治思想教育与培训,使其成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要大力开展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为核心内容的师德教育,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自己的光荣职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身作则,以行育人,以德化人,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完美结合。
  
  作者简介:
  李国春(1963—),男,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