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团体咨询在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作者:张彩霞




  
  就业心理团体咨询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利用团体咨询的方法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笔者认为应注重三个方面:(1)活动目标制定;(2)活动过程设计;(3)活动效果评估。
  活动目标制定就业心理团体咨询是帮助择业期的学生依据个人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适应的职业的一项工作,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尤其要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和职业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发展。就业心理团体咨询所要达到的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最初目标,即帮助学生实现就业,主要解决求职过程中的技巧问题,使学生顺利转为职业人,避免毕业即失业;第二是中级目标,即为学生寻求匹配度较高的职业,主要帮助学生解决职前对自我的充分认识和对职业世界的充分把握,使学生寻找到更加适合的职业;第三是高级目标,即培养大学生长期职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主要解决学生职后长远的职业发展,“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是对这一目标的最好诠释。
  活动过程设计无论何种类型的团体,都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开始阶段、中间运作阶段、结束阶段,在就业心理团体咨询中也包括这三个部分。开始阶段是团体形成与接纳阶段,目的在于营造团体氛围,使小组产生凝聚力,帮助成员消除陌生感,能愉悦地与他人相处、交谈,同时使每个成员对团体的性质、目标、活动方式等有一个概括了解,并自觉维护团体纪律,建立团体成员信任感和一体感,可选择“相见欢”、“找朋友”等活动方式。在中间运作阶段,团体成员已建立了充分的相互信任,开始探索并采取行动在团体互动中解决自己的问题。在就业心理团体咨询的中间实施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就业心理辅导的基础,也是提高职业决策能力的关键,对自己的信心来源于清晰的自我认识。具体内容包括“我是谁”和“我想做什么”两方面,可分别应用“20个我”和“价值观拍卖”等技术帮助成员达到澄清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的目的。其次是职业认识,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使团体成员发掘自身资源,认识职业世界,发现自己通向外界的渠道,活动的主题是帮助学生澄清“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活动中也可安排当今社会人才需求方面的知识性介绍,但不作为重点,主要采用“社会支持网”、“脑力激荡”等技术,使成员学习如何获得职业世界的信息和知识。再次是目标设置,协助团体成员在前几次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如何制定目标与进行职业规划,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目标设置中出现问题的关键,也是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达到你的目标”活动,可使成员明白“跳一跳能摘到苹果”是最有吸引力的,目标设置过高会产生焦虑,而过低则不易行动并获得满足感。最后是行为训练,主要是择业技巧培养,目的在于使团体成员亲身体验行动的过程,通过自己制作简历和参加模拟招聘活动,增强内心体验和处理求职或其他职业发展过程中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结束阶段是整个团体活动的最后阶段,主要内容是帮助团体成员进行活动总结,成员展望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活动效果评估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是咨询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评定团体心理咨询的有效性是相当艰巨的任务。对就业心理团体咨询而言,笔者认为,可以考虑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效果评估:一是过程评估。团体咨询评估工作应该是在整个团体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的,以了解成员在团体内的表现和团体特征,从而决定团体活动该终结还是该延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评估方法,改善团体活动过程。在方法上,可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二是结果评估。这是团体咨询结束时必须做的工作,要了解团体成员对团体的满意程度、对团体活动的看法、对团体的感受及行为变化状况,以便于客观地评定咨询效果,可采用标准化测验和评估表法。三是追踪评估。指在团体活动结束后三个月至两年时间内进行的评估,目的是了解团体咨询效果能否持续,是否对团体成员本人或社会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作用,同时也要观察团体成员是否有满意的发展,可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和观察法等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王芳.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心态调查及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8-23.
  [2]高敏.浅析高职学生就业观中的德育教育[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2):77-81.
  [3]李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误区分析[J].大众科技,2005,(9):137-138.
  [4]章顺来.高职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79-80.
  [5]马小辉.职业生涯发展辅导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62-63.
  [6]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7]梁祝平.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其团体咨询[J].广西大学学报,2003,25(6):101-105.
  [8]黄丽春.大学生团体生涯咨询的探讨[J].青年探索,2004,(4):29-31.
  [9]赵晓明.团体咨询在军校学员压力管理中的应用[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5,(5):26-30.
  作者简介:
  张彩霞(1975—),女,江苏南通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心理教育。(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