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职业院校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与矫治
作者:郑玉杰 周 游
关键词:数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对职业院校的数学教育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数学是职业院校最重要的文化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具备学习专业课程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在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及推理能力等方面受到必要的训练和熏陶,使他们具有理解和运用逻辑关系、研究和领会抽象事物、认识和利用数形规律的基本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我国多数的职业院校是由中等职业学校或专科学校改制而来,有些学科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带有旧体制的痕迹。在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笔者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对职业院校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以下思考。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一)教学观念的偏差和局限
首先,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在“主知主义”及“教师中心”的观念下进行的教学。“主知主义”把人的培养仅仅局限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中心”低估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轻视学生思想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得数学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
其次,数学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形成了对数学教育作用的片面理解——为专业服务。专业课需要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学校就安排什么样的数学课程,那些与数学知识没有直接联系的专业和系别,就将数学这门重要的基础课直接删掉,忽视了通过数学学习来培养学生创造性以及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造成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的后果。这一点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二)教学环节上的缺陷
重认知轻情感传统的数学教育将学生视为认知工具,不重视学生作为人本主体的感受和潜能。过于偏重数学知识的符号演算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从直观和问题背景方面的引导,实行只讲推理不讲道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以主动地学习。
重学轻用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对于哪些知识用处大,哪些知识用处小,在什么条件下怎样用以及知识之间如何配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等没有足够的重视。过分地依赖教学大纲和计划,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和灵活性。教师教学只对书本和考试负责,很少顾及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难免会出现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
重结果轻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只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身,不重视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实际要求,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只需听讲和记忆便可以掌握知识。学生养成了只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的习惯,结果有些学生只会呆读死记,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差,这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极为有害的。
教学改革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转变观念,准确理解数学知识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
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是通过各种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知识是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数学作为反映客观事物内在联系的学科,在培养人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及推理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职业教育阶段中打好数学基础,意味着初步掌握一种现代科学的语言和工具,学到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培育一种审美的情操。因此,职业院校学生的数学文化修养,不是可有可无的负担,而是从事职业活动的一种实在需要。
(二)抓住课程体系和内容更新,处理好数学知识的继承性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
现行职业院校的数学教材大体上是参照本科院校高等数学的内容,按职业教育“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编写的,沿用了本科教育的教学理念,以微积分为主要框架。虽然增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但相对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仍然缺乏应用性和针对性。职业院校数学教材不应是本科内容的简化,而应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首先,经典的数学内容尽可能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和观点来统率,删掉那些无实用价值的概念、方法及过于繁琐的推理和计算。其次,改变微积分一统天下的局面,对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现代数学分支,如概率、运筹学等作必要的介绍,使学生能从数学不同内容的内在联系上体会数学思维和应用的精髓,为学生学习作必要的知识积累。总之,如何做好高职数学知识的“吐故纳新”,以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重视实践环节,处理好数学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的关系
计算机的普及和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系统的出现,使数学的教学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进了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一张纸,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数学思想与计算机结合,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有条件的院校应逐步开设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的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数学实验”课程,以培养和锻炼高职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教学方法的改变
许多数学专家都强调,数学主要不是教会的,而是做会的。“教”只是一种引导,而要“会”,就必须自己去钻研,也就是去“做”。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动性之间的关系,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已有许多教师在做这方面的有益尝试。例如分层次教学法、示例式教学法、建构式教学法等等。当然,不论实施哪一种方法,都需要教师以其对数学思想的体会,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创新。另外,学生学习数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有意志的锤炼、感情的陶冶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意以数学的人文思想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更新
由于职业院校学制的缩短,文化基础课的课时被大大压缩,以较少的课时来进行系统的学习已无可能。因此,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重新设计课程体系,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建议将微积分、线性代数、几何作为基础数学课,目的是加强学生的计算、形式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将随机数学、运筹学、数学实验作为任选课,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抽象、综合能力的训练。课程结构采用模块式,教学方式应少用串联式推理,多用综合类比与示例性的“合情推理”。
(三)教材的更新
目前,职业院校的数学教材已有较多版本,有些教材虽然编排得当,但起点较高。因此,真正适合职业教育的教材精品并不多见。笔者认为,数学教材应有如下的要求。首先,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在具有必要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基础上,重点介绍数学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密切相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不能只是教学材料的简单堆砌,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应合理运用“推导”与“归纳”方法,注意分析典型例子,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和分析。再次,在课程结构上要适当强调过程的反复性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数学训练是一种“头脑的体操”,要有一个消化、熟练的过程,那种以为数学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高强度的灌输就可学会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总之,职业院校的数学教育改革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应当在遵循数学发展规律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基础上,努力实践,大胆创新,寻找适应职业院校数学教育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