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激励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运用

作者:吴彩生




  摘要:激励理论的基本思路是针对人的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运用激励理论,可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上不断创新,打破常规,用心写作业评语,巧作变通,可使作业评语成为一种鼓励,从而让学生乐学、爱学机械制图课。
  关键词:激励;课程;教学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研究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规律与方法的学科,而图样又是人们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想的工具,是现代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文件,素有“工程界的语言”之称。机械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制图能力和良好的读图能力才能适应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喜欢并学好机械制图课,笔者尝试着用激励教学法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多
  年的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反串教师,激励学生的表现欲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蓬勃的青春发育期,活泼好动且具有极强的表现欲,他们善于表现自己,但注意力较难集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较为持久地将兴趣锁定在教学内容上,笔者就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努力让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课堂上尽量减少讲解的时间,简明扼要地讲完知识点,提醒学生该注意的事项后,就让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后,让空间感较强、理解力较好且练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来完成习题的讲解。这样,教师一人的独角戏演变为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学生反串教师,让学生们都觉得很新鲜、很有趣,不仅给台上的学生提供了接受考验、展现自我的机会,也极大地调动了其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拉近了听课者与授课者的距离,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因为对台下的学生来说,台上的是同班同学,少了一点对权威的敬仰而多了一分亲近。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强化。当然每一次充当临时教师的学生并不固定,因为一旦固定,激励效果就会明显减弱,要让学生感觉到能充当临时教师是一种奖赏,更是一种荣耀。上台讲解的学生可由学生推选产生或由学生毛遂自荐。对于选出来的学生,教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并为其提供表现的机会。
  在玩中学,强化学生学习的乐趣组合体教学是《机械制图》这一课程的难点所在,而切割体又是组合体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难点若不突破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后阶段的学习。机电班的学生以男生居多,他们爱玩,又富有想象力,对橡皮泥的搓、捏、切、截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为了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讲组合体之前,笔者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一盒橡皮泥。利用橡皮泥成形易、变形快的特点,借助橡皮泥来制作由基本形体切割而得的组合体。学生的创造欲与童心一下子就被激活了,连平时一向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跃跃欲试。纸上的平面图形经过自己的加工变成了一个个有形的物体,学习有了实实在在的意义,学生也看到了自己所学专业的意义,课余时间也被自觉地利用起来。通过一次次的橡皮泥手工制作,学生慢慢摸索到了不同物体在三视图表示中的规律,空间感增强了,后面阶段的学习兴趣也浓了。
  激励学生自我反思,纠正错误对于初学机械制图的学生来说,画图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与错误,教师在进行作业讲评时一而再、再而三指出的问题总有一部分学生置若罔闻。高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极强,教师当众指出问题他会觉得没面子,进而与教师对抗。怎样让学生认识并自觉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呢?笔者尝试着在课前10分钟让学生自己作比较、找错误,并当众宣布自己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强调谁找出的问题多,谁自我反省能力强。这一做法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同,他们认为这是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肯定。课前10分钟,大家互相交流作业,找出不足。有的学生找到了自己“图面不整洁”、“虚线与点划线混用”的问题;有的找到了“粗实线与细实线不加区分”的问题;有的找到了“旋转体没画中心线”的问题;在上剖视图时,有的学生指出了自己“剖面线不均匀”、“剖面符号标注不规范”的问题。经过一次次的自我反思后,学生画图越来越规范,图面越来越漂亮,自我反思也慢慢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习惯。
  巧作变通,让作业成为一种奖励《机械制图》课是一门实用的专业基础课。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图能力与制图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获得是需要不断强化与反复训练的。十六七岁的学生正是贪玩的年龄,作业应付了事或不完成的现象时有发生,若是强迫他们完成,他们会迫于无奈勉强去做,但效果往往不佳。笔者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消除他们心中教师“要我做”的心理,使他们自觉地成为“我要做”的学生。在印制课外习题的时候特意少印几张,并告诉学生只能凭上一次全对的作业才能换取新的作业,而且习题数量有限,早做好早得,最后做好的将拿不到习题。这让学生觉得新的作业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挑战。虽然有的学生心里想偷懒但却不愿意承认不如人家,于是额外的作业很快让学生高高兴兴地争到了自己的手中。
  用心写作业评语,激励学生的成就感作业批改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前改作业,教师往往习惯在对的地方打上“√”,错的地方打上“×”,把作业分成A、B、C、D四等。这种批改作业的方式主要功能是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程度,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漏洞,但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教师把作业等级化的同时也将学生等级化了。许多学生非常反感作业本中醒目的“×”,一个又一个“×”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而丧失了学习热情就失去了学习动力。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差就是一次又一次作业得不到认同而造成的。作业是每位学生在一堂课后向教师呈献的劳动成果,为了让每位学生在作业中享受到成就感,笔者在作业批改上作了一些变化。对于全对或基本全对的作业批上“好!”或“真棒!”;对于基础较差、正确率较低的,就找出他画对的地方并写上“这里画得好!有进步!”,而在他画错的地方打上“?”;对于作业比较清楚的就批上“认真!”、“图面整洁!”;对于上课反复强调而学生还是做错的就问一句“今天上课为何走神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每一次作业看成是跟学生的一次对话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学生作业本中“?”少了而“!”多了,学生课前课后也喜欢向教师提问题了。
  
  作者简介:
  吴彩生(1967—),女,浙江省东阳市技术学校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机械专业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