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浅析课堂教学中导言的应用

作者:蔡金媛




  摘要:本文从课堂教学中导言的概念、应用范围、作用、设计原则及设计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言;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导言的应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导言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教师通过组织语言,达到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产生渴望听取讲述的心理的教育活动,叫做导言。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上只把讲述新教材的开课引言叫做导言,这是不全面的。根据导言的作用,导言必须贯穿在教学过程的许多环节中,例如每章开始,每课开始,以及课中每一知识点的开始。它是实施教学目的的一种转换形式,也是“预先阐明”教材重点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导言的作用
  
  新课或新知识一开始,倘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会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即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酝酿授课时机课堂教学的导言应用得好,能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的所需的境地,注意力也集中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保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始终集合在一条线上,不致“旁生节枝”,造成失误。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知呢?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开课导言,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如在导入“遗传与环境”一课的教学时,首先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粮食、环境等重大问题的图片投射在屏幕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接着解说:“环境污染直接威胁我们的健康,目前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根据搜集的资料得出,人类的遗传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这些遗传病是如何发生的?遗传病的发生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吗?”从而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充实心理生活的原动力。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地去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导言中巧设悬念,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其学习兴趣。
  启迪思维思维主要通过设疑来实现。“疑”是成功的开始,多疑才能多思,只有多思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导言中,巧妙设疑,可使学生的心理活动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师所设的知识情境中。
  承上启下学习知识要求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利用已知的知识作“引子”,承上启下、水到渠成地导入新的知识或新的课题。
  
  导言设计的原则
  
  导言的设计应注重以教学目的为依据,联系学生的实际精心安排,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新颖性形式新颖才能吸引学生。导言不能千篇一律,要生动活泼,多种多样,时刻给学生新颖、有趣的感觉,充分发挥教师组织教学的作用。
  周密性内容的设置要有鲜明的目的性、准确性,方法的应用要有灵活性,组织教学要有周密性。
  创造性在教学中传授的知识,是人类已知的,但在导入新知识时,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教学中来,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几经推敲进行知识的再创造。
  
  导言设计的方式
  
  课堂教学导言的应用是一种教学艺术,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导言的方式也不同。即使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师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往往要以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据,选用灵活多样的导言。
  悬念式导言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悬念的设置一般要通过某些事例,而不是简单直接的提问。犹如讲故事,说到紧张、激烈、扣人心弦时戛然而止,从而引起学生的强烈好奇和兴趣。例如,在教学“基因突变”的概念时,笔者是这样设置悬念导入的:“1910年,芝加哥的一名黑人青年到医院看病,他的症状是发烧和肌肉疼痛,经检查,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症。他的红细胞不是正常的圆饼状,而是弯曲的镰刀状。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病称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该病症主要发生于黑色人种中,在我国南方地区也有这类病。这是怎么回事呢?病人与正常人相比哪里出了问题?”然后,适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及血红蛋白的结构上来。接着再提出问题:“产生蛋白质结构变异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这样逐步引导学生最终得出基因突变的概念。设置悬念,应注意三点,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难度适当;二要与教材内容相符;三要突出“悬”字,它与一般的问题不同,而且要比一般问题更具魅力。
  质疑式导言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运用质疑,提出疑问,可促使学生探求答案,启动思维。例如在完成了“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DNA是决定生物性状的主要遗传物质”的教学后,笔者说道:“我们已经知道DNA是遗传物质,那么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DNA的分子结构有何特点?”顺利过渡到“DNA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的教学。质疑应精心设计,紧扣主题,富于启发性,使知识过渡自然。
  温故知新式导言也称为知识迁移性导言。它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导言方法,即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以旧引新,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导入新课或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例如,在引入“配子发生”时,首先从已学过的减数分裂概念、过程、结果入手,再指出生命产生的源泉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而精子和卵子又是如何生成的呢?精、卵的形成必须经过减数分裂。逐步引入新知识点的教学。这样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接受新知识。
  图表式导言教学中有些内容相近或相似,采用图表能直观地显示某一知识的特点。在组织学生分别学习了精子、卵子的形成过程以后,出示精子、卵子形成的过程图,提出“精子与卵子在形成的过程中,有何异同点”的问题,使学生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巩固。
  直观式导言借助实物、教学模型、挂图、幻灯、投影、多媒体等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导入,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转入新知识的教学。同时,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赏心悦目的形象,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生动地感知,深刻地理解,牢固地记忆和灵活地运用。例如,在教学DNA的结构时,由于DNA看不见、摸不着,如果直接用语言叙述,既抽象又深奥。为此,可先展示DNA的模型,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精心设计和恰当应用导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