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研究

作者:徐德华 郭宏群




  摘要:以浙江省部分高职学生为对象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水平总体不高,对职业生涯的期望、对高职院校的选择和期望以及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是否能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是与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直接相关的因素,而高职学生主体意识与学习能力缺失的矛盾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保障则是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根源。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调查研究
  
  本研究以浙江省部分高职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取了800个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与影响学习动力的相关因素,同时,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教师及学生进行了访谈,以期深入探讨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根源。
  
  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
  
  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直接反映在预习、复习、作业、笔记以及学习计划等方面。以下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高职学生缺乏高水平的学习动力,约1/5的学生动机水平则很低。
  有3.8%的学生经常预习或复习,73.1%的学生偶尔预习或复习,23.1%的学生从不预习或复习。有23.1%的学生能全部独立完成作业,72.4%的学生是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的,有4.5%的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有26.9%的学生经常做笔记,60.4%的学生偶尔做笔记,12.7%的学生从不做笔记。有9.7%的学生经常制定学习计划,69.4%的学生偶尔制定学习计划,20.9%的学生从不制定学习计划。
  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表现在课堂学习和与教师的交流互动中。如下调查数据表明,多数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居于中等水平。
  有3.7%的学生经常逃课、迟到或早退,偶尔为之的学生有53%,从不逃课、迟到或早退的学生占43.3%。有22.4%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时间超过60%,56.7%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时间在30%~60%之间,20.9%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时间不到30%。有9.7%的学生经常回答教师提问或上黑板做练习,75.4%的学生偶尔为之,14.9%的学生从不参与这种教学互动。从来没有与任课教师交谈过的学生有28.4%,偶尔与教师交谈过的学生有61.2%,经常与教师交谈的学生只有10.4%。
  
  学习动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的预期不太高,这和中等强度的学习动力相一致。笔者设计了三个相关与类似的问题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预期进行调查,以期能检验该项调查的内在信度。
  74.9%的新生和70.4%的高年级学生的求学目的都是“学到专业技术,将来做一个真正的职业人”。
  53.7%的学生希望现阶段的学习能有助于自己将来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而希望有助于自己将来成为高级主管、技术专家或老板的学生分别占17.9%、10.4%和15.7%,另有2.3%的学生志向不明。
  64.1%的新生打算毕业后找合适的岗位就业,27.7%的新生打算毕业后自己创业,8.2%的新生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66.8%的高年级学生打算毕业后找合适的岗位就业,打算毕业后自己创业或继续升学的分别占19.3%和10.8%,另有3.1%态度不明。
  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包括新生和高年级学生)能够务实地评估自己的职业发展,大多数高职学生把就业作为自己的主要求学目的。但这也同时表明多数学生的成就动机不高,有不少学生觉得能有一份工作就可以了。
  高职学生对高职院校的选择与期望对学习动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50.4%的学生是自己选择就读高职院校的,20.1%的学生择校是由家长决定的,29.5%的学生择校则是由其他因素决定的。可见半数学生的择校是被动和消极的,因而来高职院校学习之前就动力匮乏。有的学生入学前对大学充满期待和梦想,入学后感到很失望,由此失去了学习动力。也有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无法与重点本科院校相比,认为学得再好也没有用。调查结果显示,18.8%的学生对高职院校印象很好,68.3%的学生对高职院校印象一般,12.9%的学生对高职院校印象不好,这些学生由于对大学阶段的教育期望过高,从而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专业建设与学生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导致学生对部分专业和课程的学习相对比较消极。许多学生反映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开设偏多,32.8%的学生认为大多数课程提供的学习内容不适合自己的基础或需求,有的课程虽然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但由于教材内容陈旧、单调,因而仍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要求。还有的专业缺乏学科带头人,难以进行卓有成效的课程改革。有较多的学生觉得课程设置太多,自学的时间不够,增加了学习压力。25.4%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学硬件条件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教学设备质量不高,数量不充裕。
  
  学习动力不足的根源
  
  学生较强的主体意识与学习能力缺失的矛盾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本人。在回答“影响学习最大的障碍”的问题时,71.6%的学生选择了“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53.0%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35.8%的学生选择了“自己基础差”,而选择“没有好的教师”、“学校的教学条件太差”与“教学管理太松懈”的学生分别占21.6%、25.4%和26.1%。由此看来,绝大多数学生将主观原因作为主要的学习障碍,而将学习困难归咎于客观原因的学生为数不多,这表明多数学生意识到了自身因素对学习成败的决定性作用。55.2%的学生认为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和怎么学,而认为应该由行业专家或教育专家或教师决定的学生分别占30.6%、11.9%和2.3%。学生期望的学习方式是自由自主、有选择的学习,由此看来,学生有极强的主体意识,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权利决定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进程。虽然如此,很多学生对学习目标仍很模糊,对该学什么和怎么学并不十分清楚。另外,许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因此,虽然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相应的学习能力,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高职学生的培养成本主要由学生负担,高职生是高职教育服务的主要消费者,因此高职生的主体地位与相应的需要理应得到充分尊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引导学生明确其身份、地位和目标,没能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教学管理者认为,大多数高职学生没有意识到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自主学习,因此不敢将更多的教学决定权交给学生。学生既然很少有条件或有机会主导教学进程,因此很少愿意制定学习规划,在学习上大多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笔者根据任课教师的评价确定各班级学习成绩的总体水平,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确定各班级的考勤纪律水平,然后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学习好的班级反而比学习不怎么好的班级考勤纪律更差。因为相关度较低,因此不能说考勤纪律差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但可以认为考勤纪律与学习成绩没有明显的关联,这意味着抓好考勤纪律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事实上,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了严格管理,但一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可见对高职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很容易加剧学生主体性的销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杨用成.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初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8).
  [2]王桂玲.普通高职、对口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与能力状况分析及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3]韩玉芬,费斯威.高职生学习动力问题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3).
  
  作者简介:
  徐德华(1975—),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郭宏群(1980—),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