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状况及其干预

作者:杨 英 胡 宏 谭 燕




  摘要:高职学生对课堂学习普遍缺乏动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入学基础差、不良学习习惯、学校消极的管理方式以及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望与教师的认识不一致等是高职学生对课堂学习普遍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干预措施加以研究。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干预
  
  背景
  
  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高职院校中普遍出现学生厌学、逃课、抄袭、迷恋网络游戏、网恋、兴趣易于转移、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与不求上进等缺乏学习动力的现象。
  从现有文献来看,专门对一个特殊群体的学习动力进行研究在我国还非常少见,对高职学生在这方面的状况目前只有少量的调查分析,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干预的研究还没有在文献中发现。有文献指出,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认为,教师的影响作用固然不可忽视,但是最近几年教育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教学辅助手段日益丰富,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育质量受到广泛重视,应该说教师教学质量整体上是在提高,但是为什么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现象却越发严重了呢?在诸多的原因中究竟哪些是真正的原因呢?哪些是没有引起我们足够关注的因素呢?为此,我们针对高职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方法
  
  我们主要采用了重点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访谈为随机选取,问卷调查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了10个专业的部分学生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发放了584份学生问卷和46份教师问卷,回收了535份有效学生问卷和35份有效教师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6%和76.1%。在对有效问卷进行了双重计算机录入后,对问卷进行了逻辑纠错和录入检查,对录入的数据进行了校对,并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了初步分析。
  
  主要发现
  
  在研究中,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发现:
  高职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不浓、动力不足的问题相当严重调查结果表明,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比感兴趣的学生要多(见表1)。从教师方面来看,认为与前几年相比,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更加积极主动的有4人,占11.4%,认为差不多的有7人,占20.0%,认为更加消极懒惰的有24人,占68.6%。许多学生已经不是简单地缺乏学习动力,而是对学习感到厌倦、不希望别人提及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甚至有问题也不愿意请教老师。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学生对学习严重缺乏动力的状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影响到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甚至动摇我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根基。
  
  高职学生多数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高等教育大量扩招以后,高职院校能够录取的学生是成绩相对较差的,从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结果来看也是如此。认为自己上高职前的成绩拔尖的学生占4.9%,认为成绩中等的占81.3%,认为成绩较差的占13.8%。由于我国普通高中办学水平与学生成绩分化比较严重,在重点高中成绩较差的学生仍然可以考上重点大学,而在一般高中或者较差的高中,成绩拔尖的学生高考成绩依然不够理想。普通学校由于学生群体综合素质、入学基础、学习习惯、师资力量、社会重视程度与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在一个成绩普遍不好,学习风气不良、学习出路不容乐观的环境中,学生对学习缺乏动力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很多学生就没有想过还能读书,也不想读书,只是由于1999年开始的高等学校大量扩招,使得这些原本成绩很差的学生有了进高职学习的机会,并非主动地来到了高职院校,因此,不珍惜大学学习的机会,出现缺乏学习动力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高职学生学习缺乏动力有多方面的原因以往的研究主要强调教师的教学质量或者教学水平,但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是很难把握和度量的,课堂讲授水平既包括教学的形式,比如讨论、提问、播放课件和音像资料等,还包括讲授的具体内容。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试图将这两者分开考虑,从结果来看,高职学生学习缺乏动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入学基础差。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的结果都表明,学生的入学基础太差。学生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有20人认为是由于教师讲课水平低下,占6.9%;有14人认为是由于学习好坏并不重要,占4.9%;有130人认为是由于基础太差听不懂,占45.1%;有124人认为是由于课堂上讲的内容缺乏实用性,占43.1%。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入学基础比以前有所提高的有3人,占8.6%;认为差不多的有5人,占14.3%;认为普遍降低的有27人,占77.1%。学生过去的学习生活就是在较差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中度过的,长期积累和养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从而形成了当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现状。另外,高等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职院校能够招到的学生层次越来越低,综合素质越来越差,而教师没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现实情况,学生无法听懂教学内容,学习积极性就无从谈起。
  2.教师对传授知识的认识与学生的理解不一致。我们发现,与软硬件设施、学习环境与管理水平相比,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相对比较满意(见表2),他们不太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而看重的是教师讲授的知识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所以,学生普遍对实验实训课程相当感兴趣,而对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公共政治理论课普遍缺乏动力。喜欢公共课的学生有30人,占5.6%;喜欢专业课的有157人,占29.3%;喜欢实验实训课的有202人,占37.8%;态度不明的有146人,占27.3%。我们认为,教学形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学内容,包括清晰的思维、创新的思考等,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3.教学管理方式消极。学校和教师总认为管理不严格、没有严格的奖惩制度是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采取了加强管理、建立奖学金制度等相应的奖罚措施。但学生对学校的管理满意度很低,并不认同这种围追堵截的强制性管理方式。学校的强制性管理方式缺乏合理的人文主义关怀与引导,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在学生中引起了严重的逆反情绪,导致学生学习动力的不升反降。
  4.就业压力增加使部分学生变压力为动力,但主动性学习减少了。有79.3%的学生表示,就业压力增加了,因而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但基本上表现为被动学习,主动学习的比例非常低(不到8%)。从外因来看,增加了学习动力,从内因来看,学习动力的最根本也是最持久有效的源泉仍然没有被激发出来。
  总的来看,教师还是非常敬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2.9%的教师经常变换教学方式,有71.4%的教师认为改变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但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改变教学方式的效果不好甚至没有效果,有高达97.1%的教师经常告诫学生要好好学习,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学生对教师的满意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敬业精神,而不是因为教学内容。我们还发现,学生知识的来源主要是课堂学习,但是学生认为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比不上网络(见表3)。
  
  
  对策与建议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关键是要找到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真正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手段。在短时间内要改变学生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是有一定难度的,期望学生接受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模式并提高学习兴趣也并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出努力。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能够得到学生与教师一致认同的、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措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