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对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作用的思考

作者:杜中一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关键在教师,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了解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自身应该掌握与具备的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师角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也可以说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后的教与学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征,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键在于教师,要求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程的设计者、教学信息的制作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等角色转变,要求教师必须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需要。但当前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还不能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需要,许多教师不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手段技能,教师素质的不完善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的制约因素。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教师角色重新定位要想成功地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从教师的角色转变开始。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角色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教学信息的制作者、加工者与处理者。由于传统的单向的师生关系已由教师—传播媒介—学生这种三角关系所取代,教学已由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必须根据教育技术的系统观念和教学设计思想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制定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式、准备教学材料、完成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应是课程的设计者,要根据教学设计制作所需要的教学软件,要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寻找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加工、组织,用于学生的学习。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协助者。信息媒体进入教学,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的使用,可使学生获得广泛的知识信息,信息资源超时空的传递交流,可消除地域沟通的不便,使处于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在任何时刻都可以进行交流。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大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的现象。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教学设计,运用各种现代教育传播媒体显示教育内容,传递教育信息,灵活机动,丰富多彩。教师不再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进行教学,而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使学生形成自己获取、选择、加工、再生信息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师生之间是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师生通过平等的对话与合作,共同创造和体验,彼此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形成学习共同体,获得共同发展。
  3.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建构不仅依赖于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伙伴之间对问题的共同讨论和理解。在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下,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辅导者,而且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间通过相互交流,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取长补短,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在合作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4.教师应由教学的实施者转变为终身学习者。在信息时代,新知识、新行业及一切可能性随时随地都在大量涌现,面对迅速变化的实践热点和迅速老化的旧知识,要跟上时代并自由地生活和工作,必须不断学习。教育存在的深刻必要性决定了教育必然走向终身化,教育终身化必然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培训自己。为了学生的未来,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更新旧的、老化、落后的知识,并努力形成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具备操作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能力,培养自身的信息素质,以信息技能作为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支持合作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必要手段。
  教师应该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角色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中,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教学软件制作能力。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在教学过程中熟练使用各类媒体设备和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还应具备基本的教学软件开发能力。教师只有掌握了教学资源的开发技术,才能更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设计方案的能力。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实施能力不同于传统教育中单纯的讲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强调各个学科的相互整合,强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连接性,强调对学生生存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要能够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够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与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与资源。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双向性,是双向整合,即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与学科课程整合于信息技术。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还要具备具体可行的操作策略和方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自己的课程教学中去。要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评价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局限,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有效地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
  教师应该具备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主张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不同的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实现双向互动,并利用必要的共享学习资料,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意义建构,获得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知识,强调学习者的创造性、自主性和互动性。
  教师应该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自主探究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协商讨论,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学校、虚拟课堂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学习的空间是无限的,教育信息化还为人们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因此,每位教师必须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具有发展快、更新快的特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培训自己。除了接受业务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外,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4):51-54.
  [2]温梅,马国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的影响[J].教育情报参考,2005,(9):53-54.
  [3]邱婧玲.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看教师培训的任务和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1):41-44.
  
  作者简介:
  杜中一(1978—),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职业教育。